药材名称:石龙胆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异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鬼点灯、六月绿花草(《四川中药志》),米布带(《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
基源: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鳞叶龙胆的全草。龙胆属全世界约400种,我国约247种。
原植物: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 Ledeb.,又名鳞片龙胆(《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8cm。茎黄绿色或紫红色,自基部起多分枝,斜升。叶先端钝圆或急尖、具短小尖头,基部渐狭,叶柄白色膜质,边缘具短睫毛;基生叶大,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0mm,宽5~9mm;茎生叶小,倒卵状匙形或匙形,长4~7mm,宽17~3mm。花多数,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黄绿色或紫红色,长2~8mm;花萼倒锥状筒形,长5~8mm,萼筒常具白色膜质和绿色叶质相间的宽条纹,裂片绿色,卵圆形或卵形,长1.5~2mm,先端钝圆或钝,具短小尖头,基部圆形:花冠蓝色,筒状漏斗形,长7~10mm,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5~2mm,先端钝,无小尖头;雄蕊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丝状,长2~3.5mm,花药矩圆形,长0.7~1mm;子房宽椭圆形,长2~3.5mm,先端钝圆,花柱柱状,连柱头长1~1.5mm,柱头2裂。蒴果外露,倒卵状矩圆形,长3.5~5.5mm,先端圆形,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种子黑褐色,椭圆形或矩圆形,长08~1mm,表面有白色光亮的细网纹。花果期4~9月 (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95页.图474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山谷、山顶、干草原、河滩、荒地、路边、灌丛中及高山草甸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除 )
生药采集:春末夏初采收已开花的全草,晒干或鲜用。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苦、辛,寒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肠痈,疔疮,痈肿,瘰疬,目赤肿痛。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凉解毒。治一切恶疮,疔肿,瘰疬,无名肿毒及火眼。”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咽喉肿痛,阑尾炎,白带,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鲜品15~30g)。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痈疽已溃及虚寒者忌用。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四川中药志》:“治瘰疬疔疮,发背诸肿:石龙胆,白蒺藜。为末,油调敷。” ②《四川中药志》:“治肠痈未化脓者:石龙胆、红藤、黄酒。水煎温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伟霖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石龙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伟霖;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