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小雪人参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异名:白土子(《贵州民间药物》),绒毛胡枝子(《东北药用植物》)。
基源:为豆科胡枝子属植物山豆花的根。胡枝子属全世界约90种,我国有60余种。
原植物:山豆花Lespedeza tomentosa(Thunb.)Sieb.(Hedysarum tomentosa Thunb.),又名白胡枝子(贵州)。
历史:本品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谓:“山豆花生云南。蔓生,大叶长穗,花似紫藤花。”以上记述,似为本种。
形态:草本状半灌木,高60~100cm,植株被黄褐色或白色绒毛。3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6cm,宽1.5~2.5cm,先端圆形,有短尖,基部钝,上面疏被、下面密被白色柔毛;侧生小叶小;托叶条形,被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梗无关节;花无瓣、腋生,头状;小苞片披针形;花萼杯状,萼齿5,披针形,先端急尖,密被柔毛;花冠淡黄颜色,旗瓣长约1cm翼瓣较短,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子房被绢毛。荚果小,倒卵状椭圆形,长0.3~0.4cm,宽0.2~0.3cm,密被白色短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60页.图2652)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沟塘、河谷或林缘灌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山东、福建、湖南。朝鲜、日本、尼泊尔、不丹、锡金、原苏联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根须及泥沙,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含黄酮类槲皮素及其甙[1]、三叶豆甙(Trifoiin)[2]。根皮含芹素(Apigenin)、胡枝子戊素(Lespedezafla-vanone E)(1)、桂皮酸(Cinnamic acid)、2,4-二羟基桂皮酸(2,4-Dihydroxy-cinnamic acid)、苯甲酸、α-香树脂素(α-Amyrin)、β-香树脂素[3]。
参考文献[1] CA 1971;75:40305h 。[2] CA 1966;65:20509b 。[3] 李景荣博士论文,我国药科大学 1990。
药性性味:甘,平。
功效:健脾补虚。
主治:虚劳,虚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g;或炖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勇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雪人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勇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