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垂果南芥


药材名称:垂果南芥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植物志》

概况

基源:为十字花科南芥属植物垂果南芥的果实及种子。南芥属全世界有100余种;我国有21种,8变种。

原植物: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A.ambigua auct.non DC),又名扁担蒿、垂果南芥菜(四川),野白菜(内蒙古),冈妥巴(藏名),文吉格日-哈木白(蒙名)。

形态:二年生草本,植株高20~130cm。茎直立,具细纵棱,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密被硬单毛及2~3叉毛。叶互生,茎下部叶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3~10cm,宽1.5~4.5cm,顶端渐尖,边缘具浅齿或全缘,基部渐狭,具柄,柄长约1cm;茎上部叶长圆状卵形或狭长椭圆形,较基部者略小,顶端渐尖,边缘具牙齿,锯齿或全缘,基部下延成耳形、心形或箭形,半抱茎,表面及背面有叉状毛和单硬毛。总状花序顶生,有花10~15朵;萼片4,直立,狭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3mm,背面有白色单毛;花瓣4,白色,长匙形或倒披针形,长3.5~4.5mm,宽约3mm;雄蕊6,4长2短,花药椭圆形,基着;具蜜腺。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3.5~4.5mm,花柱不显。长角果线形,近扁平,长6~10cm,宽1~2mm,稍弯曲,下垂。种子每室1~2行,椭圆形而扁,直径1.5~2mm,边缘具环状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我国药用植物志》.第9册.4页.401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0~3600m的山坡、林下、山谷、路边、河岸及草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日本及欧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果实,晒干,酒炒。

药性

性味:辛,平。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疮痈肿毒, 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内蒙古中草药》:“治 炎, 滴虫:垂果南芥3g,荆芥3g,蔓荆子6g,益母草9g,玉竹9g,一支蒿6g。共研细末。每日1次,每次4.5g,煎汤服。”

单方应用:《内蒙古中草药》:“治痈肿:垂果南芥适量,煎汤熏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坚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垂果南芥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坚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66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