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矿井气

[拼音]:kuangjingqi

[外文]:mine drainage gas

城市供燃气工程中,指煤田的煤层气与渗入煤层的井巷空气的混合气体。

煤田成煤过程中,受到地质构造变迁的物理作用和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生成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煤层气,它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的孔隙中。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煤层气大部分已逸散至大气,仅有少部分残留于煤层中。由于煤田地质构造和成煤变质程度不同,不同煤田中煤层气储量悬殊,从而由煤层气次生的矿井气产量也有很大差异。

煤层气的甲烷含量可高达80%以上,而矿井气的甲烷含量则决定于煤层气的涌出量。变质程度深的年老煤层的煤层气蕴藏量一般较丰富,故其涌出量大,所产矿井气的甲烷含量也高。例如,我国山西省阳泉无烟煤矿井的矿井气组成一般为甲烷约41%,氮约47%,氧约12%,其低位发热量约为14~15兆焦/米3。如果采用煤层内钻孔作纯甲烷排放,可保持煤层气的原来组成。矿井气作为城市燃气气源时,其甲烷含量应不低于35%,低位发热量不低于12.5兆焦/米3。甲烷含量低的矿井气可做矿区其他用途的燃料。

矿井气的产量一般根据排除的矿井气中测定的甲烷含量推算。由于矿井气自然散逸和抽取技术的影响,其可利用系数一般为20~30%。随煤层变质程度、厚薄和倾斜程度的不同,矿井气的抽取形式各异。一般地下部分设有抽气钻孔和矿井气管道,地上部分设有燃气排送机和储气罐。为防止回流,排送机前后各设有安全设备。矿井气经加压后,由管道输往用户。

早在18世纪上半叶,英国曾从矿井中抽出矿井气,在实验室进行燃烧试验。20世纪初,俄国抽取矿井气的试验规模曾达到每天4000米3。直至40年代以后,苏联、英国、比利时、美国等国家的矿井气应用技术才工业化。1952年,我国在辽宁省抚顺煤矿实现了矿井气抽取和利用的工业化生产,并首次用作民用燃气气源,至80年代初,开滦、鹤岗、平顶山、阳泉等矿区城镇,相继建成以矿井气作为城市燃气的供气设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芸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矿井气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芸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60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