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空间致冷技术

[拼音]:kongjian zhileng jishu

[外文]:space cooling technique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航天器上的元、器件进行冷却,提供稳定低温环境的技术。各类红外探测元件和低噪声参量放大器必须在200K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工作才能减小热噪声,获得不同波长的信号和实现高质量的信号转发。根据不同的致冷温度和功率要求,致冷方法有:辐射致冷、固体潜热致冷和机械致冷等方法。辐射致冷是利用物体的辐射能力将热量辐射到温度相当于4K的宇宙空间,从而降低物体本身的温度。这种方法的致冷设备简单,重量轻,无转动部件,不需要能源,因此可靠性高,寿命长。致冷温度在70~200K范围内,致冷功率为10~100毫瓦。美国“雨云”号气象卫星系列和“应用技术卫星”6号均采用辐射致冷法。潜热致冷是利用贮存的固体或液体致冷剂升华或蒸发吸收环境热量来产生致冷效果。致冷温度可达到 15K左右。这种方法也已用于“雨云”号卫星。机械致冷是利用机械将气体压缩,排除压缩热后再令气体膨胀,以达到致冷温度。这种方法致冷温度低,功率大,已用于美国的“天空实验室”上。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思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空间致冷技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思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57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