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苦绳


药材名称:苦绳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奶浆藤、小木通、白浆藤、白浆草、通关散、野泡通(《全国中草药汇编》),南山藤(《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基源:为萝藦科南山藤属植物苦绳的全株。南山藤属全世界约12种;我国产4种、4变种。其中药用的有3种。

原植物: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Wattakaka sinensis Hemsl.),又名刀愈药(云南)。

形态:攀援木质藤本;茎具皮孔,幼枝具褐色绒毛。叶纸质,卵状心形或近圆形,长5~11cm,宽4~6cm,叶面被短柔毛,老时渐脱落,叶背被绒毛;侧脉每边约5条;叶柄长1.5~4cm,被绒毛,顶端具丛生小腺体。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着花多达20朵;花萼裂片卵圆形至卵状长圆形,花萼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内面紫红色,外面白色,辐状,直径1~1.6cm,裂片卵圆形,长6~7mm,宽4~6mm,顶端钝而有微凹,具缘毛;副花冠裂片肉质,肿胀,端部内角锐尖;花药顶端具膜片;花粉块长圆形,直立;子房无毛,心皮离生,柱头圆锥状,基部五角形,顶端2裂。蓇葖狭披针形,长5~6cm,直径约1cm,外果皮具波纹,被短柔毛;种子扁平,卵状长圆形,长约9mm,宽约5mm,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约2cm。花期4~8月,果期7~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09页.图4972)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海拔500~3000m山地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化学性质

根含苦绳苷元A(Dresigenin A)和三个新寡糖甲苷:苦绳双糖苷(Dresibioside)、苦绳三糖苷(Dresitrio-side)、苦绳四糖苷(Dresitetraoside)[1,2]。

附 苦绳的变种(Dregea sinensis var.corrugata)茎叶含苦绳甙元(Drevogenin(1)即C/D顺式5α-H、3β、8β、14β、17β四羟基-12β-O-异戊酰基-20-O-乙酰基娠烷,并含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根茎含苦绳甙元(Dresigenin)和苦绳甙元Ⅰ及Ⅱ(Drevogenin Ⅰ,Ⅱ)[4,5]。尚含苦绳甙甲(Dregeoside A)和苦绳甙乙(Dregeoside B)[6]。

参考文献

[1] 化学学报 1990;48(7):709。[2] 云南植物研究 1989;11(1):51。[3] 云南植物研究 1987;9(2):227。[4] 药学学报 1989;24(8):587。[5] 植物学报 1989;31(11):874。[6] 药学学报 1990;25(8):617。

药性

性味:苦,平。

功效:止咳化痰,活血止痛,通乳。

主治:咳嗽痰顺,跌打损伤,骨折,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慢性气管炎:南山藤12g,野靛叶12g,哮灵草(小叶三点金)12g,岩莴苣(亦可改用岩白菜)12g。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骨折:南山藤(鲜品)、乌蘝莓(鲜品)各等量。捣烂包伤处,外用夹板固定。”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产后乳汁不通:苦绳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痈肿疮疖:苦绳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食疗:①《四川中药志》:“治乳汁不通:南山藤根皮15g,煮糯米稀饭吃。” ②《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南山藤30g,野葡萄根30g,满山香30g,抽刀红30g。泡酒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玉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苦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玉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51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