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青箭杆草


药材名称:青箭杆草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

异名:毛茎马兰、大鱼鳅串(《全国中草药汇编》),银柴胡、大柴胡(贵州)。

基源:为菊科紫菀属植物毛枝三脉紫菀的全草。

原植物:毛枝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 Turcz.var.Iasiocladus(Hayata)Hand.-Mazz.(Aster lasiocladus Hayata)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100cm,密被黄褐色茸毛。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宽卵圆形,花期枯落;茎中、上部叶渐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8cm,宽1~3cm,边缘有浅齿,两面密被茸毛。头状花序径1~1.5cm,花序梗长0.5~3cm,于茎顶组成伞房花序;总苞倒锥状,直径4~10mm,长3~7mm,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线状长圆形.密生茸毛,舌状花10余朵,舌片线状长圆形,长达11mm,白色;管状花长4.5~5.5mm,黄颜色,花柱附片长可达1mm;冠毛棕黄颜色,长3~4mm,糙毛状。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灰褐色,长2~2.5mm,有边肋,被短粗毛。花期7~9月,果期9~12月。(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148页.图120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3400m的林下、山谷湿地及灌丛中。分布于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

生药

栽培:宜于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温暖向阳的环境中栽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按行距33cm开10~13cm宽的浅沟,将种子拌有草木灰或细土后撒于沟里,覆土3cm左右,每亩用种量400g。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苗高7~10cm时间苗,按株距10cm左右留苗。生长期间应追肥1~2次。入冬前结合田园清洁进行培土。

采集:夏季采收全草,晒干。

药性

性味:微苦、辛,凉。

功效:发汗解表,理气止痛。

主治:风热感冒,周身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风热感冒:青箭杆草根、牛蒡子根各9g,紫苏根6g,桑树根、黄巴茅根各3g。熬水服,每日3次,每次150ml。”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骤然胸口痛如刀刺:青箭杆草叶10g,田蒿子7g,小种巴茅心3根。对开水捣烂,取汁服(用药渣搓痛处)。每次30ml,连服3次。”

单方应用: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周身疼痛,有时胸痛彻背:青箭杆草9g,铁箭风根6g。共捣烂,对淘米水吃,每次100ml。”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蛇咬伤:先将头顶(百会)用 出微血,再用青箭杆草适量捣烂敷上,用扇频搧至发凉及疮口出黄水。”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青箭杆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44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