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筋骨草


药材名称:筋骨草

名称出处:《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

基源:为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A.ciliata Bunge f.α.tipica Kudo)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25~40cm,紫红色或绿紫色,幼嫩部分被灰白色长柔毛。叶具短柄,卵状椭圆形,长4~7.5cm,宽3.2~4cm,两面略被糙伏毛。轮伞花序多花,密集排成顶生假穗状花序;苞片叶状,有时呈紫红色,卵圆形,长1~1.5cm;花萼漏斗状钟形,10脉,齿5,近相等;花萼紫色,具蓝色条纹,筒近基部具一毛环,檐部近于2唇形,上唇顶端圆形,微凹,下唇中裂片倒心形。雄蕊4,2强;花盘小,环状,前方具1指状腺体。小坚果矩圆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腹部中间隆起,果脐大,几占整个腹面。花期4~8月,果期7~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613页.图517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40~1800m的草地,林下或山谷溪旁。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浙江。

生药

栽培:宜阴湿环境。一般湿润的壤土均可种植。用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按行距25cm开浅条沟直播,播后覆簿土,盖草浇水,出苗后揭草,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以20cm株距定苗。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保护土壤湿润;瘠薄土壤上栽种,需用人畜粪水追肥,肥沃地块不用追肥。旱季应多浇水,利于生长。

采集:全年可采全草,以花期采收为好,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凉血,退热消肿。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肺热咯血:筋骨草15g,白茅根30g,冰糖30g。水煎服。” 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跌打损伤,扭伤:筋骨草(鲜),生姜、大葱少许,捣烂敷伤处。”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筋骨草、大白藤各30g,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各15g,南五味子根、延胡索各9g。水煎服,病重者,1日2剂。” ④《福建药物志》:“治黄疸:筋骨草15~30g,萝卜根(鲜)120g。水煎服。” ⑤《我国民间草药方》:“治虚火喉蛾:筋骨草12g,丝瓜络6g,菊花12g,地龙20g。将药捣烂,外敷贴喉部痛处。” ⑥《临床验方集锦》:“治瘘管:筋骨草(鲜叶)洗净,加食盐少许,米饭,捣烂,加适量酒,敷患处,1日换1次,内服,取上药30g,捣汁,加少量酒,空腹温服,1日1次。”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筋骨草15~30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筋骨草制成片剂,每片相当生药5g,1次5片,1日3次,口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支气管炎:筋骨草片(每片含生药2.5g),1次5片,1日3次,口服。”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胆道蛔虫感染,阑尾脓肿:筋骨草制成30%~35%煎剂,1次50ml,1日2次,口服,配合针灸止痛。另筋骨鲜草捣烂,外敷在下腹包块处,1日换药1次。” ⑤新中医 1987;(5):“治肠瘘,颈淋巴结核(瘰病),皮肤结核,骨结核等:筋骨草30~60g。水煎服。新鲜筋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⑥新中医 1989;(5):“治胆汁瘘:筋骨草(鲜)洗净晾干,捣糊,外敷患处。” ⑦江西中医药 1985;(4):“治阑尾脓肿:筋骨草(鲜)30~60g,水煎服,另筋骨草(鲜)洗净晾干,捣糊,敷肿块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苍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筋骨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苍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43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