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短穗兔耳草
名称出处:《我国植物志》
概况异名:直打洒曾(《我国民族药志》)。
基源:为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短穗兔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 Maxim.
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4~8cm。根状茎短,不超过3cm,外面包围有多数棕色枯萎叶鞘纤维;根条形,肉质,多数簇生,长可达10cm。匍匐走茎带紫红色,长可达30cm以上。叶全部为基生叶,呈莲座状;叶柄长1~3(~5)cm,扁平,有宽翅;叶片宽条形至披针形,长2~7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全缘。花葶数条,纤细,倾卧或直立,高度不超过叶;穗状花序长卵形或长圆形,长1~1.5cm,花密集;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4~6mm,下部的可达8mm;花萼成2裂片状,约与花冠筒等长或稍短,后方开裂至1/3以下,除脉外均膜质透明,被长缘毛;花冠白色或略带粉红色,有时为紫色,长约5~6mm,花冠筒伸直较唇部为长,上唇全缘,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宽约1.5~2mm,下唇2裂,裂片长圆形,宽约1~1.2mm;雄蕊贴生于上唇基部,较花冠稍短;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头状;花盘4裂。果实呈核果状,红色,卵圆形,顶端大而微凹,光滑无毛。花果期5~8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9页.图551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200~4500m的高山草原、河滩、湖边砂质草地。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北部及 。
化学性质从本品中分得一种新的黄酮甙,命名为兔耳草甙(Lagotiside),结构为3,5-二羟基-3′,5′-二甲氧基-7-O-葡萄糖甙(3,5-D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7-O-glucoside);还分离了6种已知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金圣草酚(Chrysoeriol)、3-苯基-2-丙烯酸(3-Phenyl2-propenoic acid)、n-二十四烷酸(n-Tetracosa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D-半乳糖(D-galactose)。
参考文献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9;10(3):260(CA 1989;111:228960j)。
药性主治:《新华本草纲要》:“全草:高血压,肺炎。”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肺胃瘀血:短穗兔儿草,水煎服。”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治疖肿:短穗兔儿草,捣烂,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梓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短穗兔耳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梓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