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毛药


药材名称:毛药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猫耳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茄科红丝线属植物十萼茄的全草。红丝线属全世界约180种,我国约9种。

原植物:十萼茄Lycianthes biflora(Lour.)Bitter(Solanurn biflorum Lour.)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所载血见愁即为本种,“捣敷红肿”。本种为贵州民间草药,有清热解毒,止咳补虚的功效。

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达1.5m。茎直立,具分枝,基部木质化,幼枝、叶下表、叶柄、花梗、花萼密生浅黄颜色柔毛。单叶互生,在枝端假双生,大小不等,叶片卵状或卵状椭圆形,长9~15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窄翅,全缘,两面具疏柔毛;叶柄长1~4cm。花数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5~8mm;花萼杯状,有钻状条形萼齿10枚;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呈星状,径约1cm,5深裂;雄蕊5枚,花药顶裂;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径6~8mm,熟时绯红色,宿萼盘状。种子多数,淡黄颜色,三角状卵形。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荒野、山谷、路旁、水边及林下。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后采收,除去地下部分,一般鲜用。

药性

性味:淡,微凉。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补虚。

主治:《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红肿。”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火疔:将鲜毛药果叶,捶绒敷患处。”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狂犬咬伤,鲜十萼茄250g。切碎,炒呈黄颜色,再加酒750g煮沸,成人尽酒量服完为止,将药渣擦伤口周围(勿擦伤口)。”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斌斌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毛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斌斌;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32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