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安络小皮伞


药材名称:安络小皮伞

名称出处:《真菌名词及名称》

概况

异名:盾盖小皮伞、树头发(《我国药用真菌》)。

基源:为伞菌科小皮伞属真菌安络小皮伞的菌索。

原植物:安络小皮伞Mara ius androsaceus(L.ex Fr.)Fr.,又名茶褐小支伞(《福建菌类图鉴》),鬼毛针(湖南)。与安络小皮伞有相同功效的还有臭小皮伞Mara ius perforans(L.)Fr.,以及小皮伞属中一些种。

形态:子实体群生至散生,从基物上或菌索上生出;菌盖膜质,较韧,干时收缩,潮湿时恢复原状,直径0.5~2.3cm,稀达2.3cm,初期半球形,后平展,中部有一脐突,具有辐射皱褶,灰褐色、茶褐色、红褐色至带紫色,边缘色较浅;菌褶白色,贴生,不等型,较稀疏;菌柄中空,软骨质,平滑,黑褐色至黑色,上部色浅,长3~5cm,直径约1mm。孢子透明无色,长卵圆形,平滑,7~8×3~4μm;菌索发达,软骨质,褐黑色至黑色,顶部呈浅黄颜色,平滑,长可达150cm,直径约1mm,分枝或不分枝。(图见《我国药用真菌》.164页.图62)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阴湿处的腐木、落枝、落叶、树皮或朽竹枝上。分布于湖南、云南 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已用人工发酵培养。

化学性质

含有机酸类4种[2,3],有二十八烷酸,三十碳酸、软脂酸、对羟基肉桂酸。甾醇类5种[1,2],有乙基胆甾醇醋酸脂、β-谷甾醇、β-谷甾醇棕榈酯、麦角甾醇、5.8-过氧麦角甾醇(5.8-Peroxyergosterol),黄酮类1种即苜蓿素[3]。并含17种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2.7%.丙氨酸占2.21%。水溶性安络小皮伞多糖已报道的有3种[4-5],即-甘露聚糖FP1,分子量约24万,还有由碱提水溶粗多糖分离得多糖B1与B2,它们均是由葡萄糖与甘露糖组成的多糖。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1;12(6):47。[2] 中草药 1988;19(8):338。[3] 中草药 1989;20(10).434。[4] 真菌学报 1990;9(2)3155。[5] 真菌学报 1990:9(2):161。

药性

性味:《我国药用孢子植物》:“微苦,温。”

功效:止痛,消炎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眶上神经痛,麻风性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15g;浸酒或制胶囊(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光耀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安络小皮伞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光耀;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31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