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盘羊角


药材名称:盘羊角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

异名:大角羊、羱羊、盘角子(《我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牛科动物盘羊的角。

原动物:盘羊Ovis ammon Linnaeus

形态:比岩羊大,体型相当粗壮,肩高大于臀高,耳小,尾甚短,短于其耳长,颏下髯须。腿短,蹄前面甚为陡直。有眶下腺及足腺, 2对,位于鼠蹊部。牡兽无特殊羊臊臭,有鼠蹊腺。雌雄均有角,雄兽角大,尤以基部为甚,角尖处小,自头顶角形为一圈多螺旋状的圆圈。角鞘外面有明显而狭的环棱,但近基端逐渐消失,角长可达88cm,基部宽达39cm。体背浅灰棕或暗棕色,胸腹部黄棕色,下腹及鼠蹊部白色,臀部有白色块斑。(图见《我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471页.图477)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无林的高原,丘陵地带,喜欢在山麓开旷的各种山坡地上,有习惯喜爱的居住地段,虽经季节性迁移,仍常返回原处活动。分布于我国 、西北、华北等地。

生药

采集:四季均可猎捕,捕得后,杀死取角。

加工炮制:烧焦研末。

鉴别:为一圈螺旋状的圆锥形,角长可达1m,基部宽达40cm,角尖渐细,角鞘外面有明显而狭的环棱,近基端逐渐消失。

化学性质

含多肽类、角蛋白、甾类。角经酸水解后得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

参考文献

我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70。

药性

功效:清热。

主治:传染病引起的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5~10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郝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盘羊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郝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28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