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百眼藤
名称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异名:爬山虎、五眼子、下山虎、泥藤草、猪糠藤(《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小叶羊角藤的根、茎。巴戟天属全世界有80多种,我国约8种。
原植物:小叶半角藤Morinda parvifolia Bartl,ex DC.
形态:藤状灌木。茎黑褐色;嫩枝被柔毛。叶纸质,对生,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6cm,宽0.8~3cm,顶端钝或短锐尖,基部楔形,除下面脉腋内有簇毛和有时沿中脉上被短粗毛外,两面无毛;叶柄长4~8mm;托叶膜质,鞘状,草黄颜色,长2~3mm。花序由2~6个顶生的小头状花序组成伞形花序,小头状花序直径5~8mm,有花4~8朵,着生于长5~10mm总花梗上;花白色或绿白色;萼管半球形,长约1mm,萼檐截平;花冠长约5mm,花冠管极短,花冠裂片4,长圆状披针形,中部以下密被卷绒毛;雄蕊4枚。聚合果扁球形,成熟时红色,直径8~10mm。花期夏季。(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43页.图5900)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野灌丛中。分布于我国南部至东南部。越南、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全草中含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蒽醌化合物百眼藤素A(Morindaparvin A)百眼藤素B,茜素-1-甲醚(Alizarin-1-methyl ether)光泽汀-ω-乙醇(Lucidin-ω-ethyl ether),光泽汀-ω-甲醚(Lucidin-ω-methyl ether)。锈色毛地黄吉醇(Digferruginol)1-羟基-6(或7)-羟甲基蒽醌和2-羟甲基蒽醌。
参考文献Phytochemistry 1984;23(8);1733。
药理本品所含的百眼藤素A对BDF1小鼠体内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强的抑制作用,体外抑制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生长的ED50为1.85μg/ml[1]。其衍生物具有抗小鼠P388淋巴白血病作用[2]。
参考文献[1]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4;(3);55。[2] Phytochemistry 1984;23(8);1733。
药性性味:甘,凉。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祛风化湿。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大便秘结,感冒咳嗽,跌打损伤,腰肌劳损。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散瘀止痛。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腹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参考文章含有百眼藤的处方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百眼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