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吊灯笼


药材名称:吊灯笼

名称出处:《广西中药志》

概况

异名:白背风(《中药大辞典》),山栀茶(湖北),接骨丹、山枝木(《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基源:为海桐花科海桐花属植物海金子的枝、叶。

原植物: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Mak.(Pittosporum.oligocarpum Hayata;Pittosporum.kobuskianum Gowda;Pittosporum.sahnianum Gowda),又名崖花海桐,崖花子(《我国高等植物图鉴》),两广海桐(《中药大辞典》),满山香,五月上树风(广西),朗楼肥(侗族名),豆威(苗语),山海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形态:常绿灌木,高2~5m;嫩枝无毛,老枝疏生皮孔。叶薄革质,生于枝顶,3~8片簇生呈假轮生状;叶柄长7~15mm;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2cm,宽2.5~4.5cm,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基部窄楔形,常向下延,边缘平展,或略皱折,顶端渐尖;有侧脉6~8对。伞形花序顶生,有花2~10朵,花梗纤细下弯,长1.5~3.5cm,无毛,具小苞片,早落;萼片卵形,长约2mm,基部合生,边缘有毛;花冠黄颜色,长约8.9mm,管状,5裂,裂片卵圆形而向外反卷;雄蕊5,长约6mm,内藏;雌蕊由3~4心皮结合而成;子房长卵形,具柄。蒴果近圆形,多少具3纵棱,3片裂开,果片薄木质。种子8~15粒,长约3mm。花期2~4月,果期5~6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51页.图2032)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疏林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季采摘枝叶,晒干,或临时采用鲜品。

贮藏: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全国中草药汇编》:“根:苦、辛,温。种子:苦,寒。”

功效:根: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解毒,止血。种子:涩肠固精。

主治:根: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胃痛,牙痛,高血压,神经衰弱,梦遗滑精。叶:毒蛇咬伤,疮疖,外伤出血。种子:咽痛,肠炎,白带,滑精。 《广西中药志》:“枝叶:疏风发表。作浴剂,治伤风感冒,亦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15~30g,种子4.5~9g。外用:叶捣敷或水煎液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煜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吊灯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煜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26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