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溪黄草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异名:蓝花柴胡(广西贺县),土茵陈(广西钟山)。
基源: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溪黄草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ara[Plectranthus serra Maxim.;Isodon serra(Maxim.)Kudo]],又名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广东),大叶蛇总管(广西)。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m,密被倒向微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12cm;叶柄长0.5~1.5cm。聚伞花序具梗,5至多花,组成顶生,疏松的圆锥花序,密被灰白色微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狭卵至条形,密被微柔毛,花萼钟状,长约1.5mm,外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夹有腺点,齿5,长三角形,近等大,与萼筒等长,果时萼增大,长达3mm,呈宽钟状;花冠紫色,长约5.5c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浅囊状,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成熟小坚果阔卵圆形,长1.5mm,顶端圆,具腺点及白色髯毛。花果期8~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699页.图535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1250m山坡,路旁、田边、溪旁、河岸、草丛、灌丛、林下沙壤土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台湾。原苏联远东地区,朝鲜也有。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性功效:祛湿,消肿,散毒。
主治:《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瘀肿。”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中医方药学》:“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 ②《中医方药学》:“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疽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 ③《中医方药学》:“治湿热下痢: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中医方药学》:“治湿热下痢: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 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1次,每次5ml,儿童2~3ml。”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溪黄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