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建兰花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异名:秋兰(《本草衍义》),八月兰(《分类草药性》),兰花(《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兰科兰属植物建兰的花。兰属全世界有40余种,我国产20种及许多变种,其中药用的有约8种。
原植物: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
历史:“建兰”、“建兰花”、“建兰花根”等名载于《纲目拾遗》:“但这里的建兰包括兰属的长叶、短叶、阔叶诸种”。《植物名实图考》将“兰花”“燕草”统而为一,云:“其种亦多,山中春时一茎一花,一茎数花者,所在皆有,闽产以素心为贵……。”其中之兰花图即为建兰。
形态:陆生兰。叶2~6枚丛生,线形,较柔软,弯曲而下垂,长30~80cm,宽1~1.7cm,薄革质,略有光泽,顶端渐尖,边缘有不甚明显钝齿。总状花序直立;花葶基部有鞘状鳞片,花葶较叶为短,高20~35cm,通常有4~7朵花,最多达13朵花;花苞片在花序轴中上部者长不及1cm,最下1枚达1.5cm;花浅黄绿色,有香气;萼片狭矩圆状披针形,长约3cm,宽5~7mm,浅绿色,顶端较绿,基部较淡,有紫色脉;花瓣较短,互相靠拢,色浅而有紫色斑纹;唇瓣不明显3裂,侧裂片浅黄褐色,唇盘中央具2条半月形褶片,褶片白色,中裂片反卷,浅黄颜色带紫红色斑点;蒴果。花期夏、秋季。(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747页.图832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路旁。产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印度、泰国、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建兰花,秋季采收(春兰花,春季采收;夏兰花,初夏采收)。
药性性味:辛,平。 《泉州本草》:“辛,平。”
归经:入心、脾、肺经。
功效:理气,宽中,明目。
主治:久咳,胸闷,腹泻,青盲内障。 ①《纲目拾遗》:“素心建兰花除宿气,解郁。蜜渍青兰花点茶饮,调和气血,宽中醒酒。黄花者名蜜兰,可以止泻。色黑者名墨兰,治青盲最效。” ②《分类草药性》:“明目。” ③《泉州本草》:“治久嗽。” ④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清肺除热,消痰止咳。”
用法用量:内服:泡茶饮或水炖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治久嗽:建兰花14朵,水炖服。”
食疗:《纲目拾遗》:“治青盲:建兰花泡茶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建兰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