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地瓜子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植物志》
概况异名:地萝卜子(《贵州民间方药集》)。
基源:为豆科豆薯属植物豆薯的种子。
原植物:豆薯Pachyrhizus erosus(L.)Urban
余项参见“地瓜”条。
化学性质含鱼藤酮(Rotenone)、豆薯酮(Pachyrhizone)、12α-羟基豆薯酮、去氧基豆薯酮(Dolineone)、12α羟基去甲氧基豆薯酮、地瓜酮(Erosone)等,尚有豆薯内酯(pachyrhizin)、地瓜内酯(Erosnin)。新收种子含蛋白质39.50%、脂肪25.81%、碳水化合物22.26%。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811。
药理豆薯甙有毒,作用与鱼藤酮相近,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对呼吸中枢有毒作用。大剂量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而使脉搏变慢。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11。
药性性味:《我国药用植物图鉴》:“有毒。”
功效:消肿毒,敛疮。
主治:疥癣,痈肿。
用法用量:外用醋煮,取汁搽,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忌内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地瓜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