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雁肉


药材名称:雁肉

名称出处:《干金·食治》

概况

基源:为鸭科雁属动物白额雁、鸿雁、豆雁的肉。雁属计有9种;我国有7种,4种供药用。

原动物:白额雁Anser albifrons(Scopeli),鸿雁Anser cygnoides(Lmnaeus),又名原鹅、大雁、冠雁(《我国药用动物志》),豆雁Anser fabalis(Latham)

历史:本品始载于《千金·食治》,《纲目》列于禽部第四十七卷禽之一。李时珍曰:“雁状似鹅,亦有苍、白二色。今人以白而小者为雁,大者为鸿,苍者为野鹅。”书中还记载有:寒则自北而南,热则自南而北。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描述备至,古代药用雁确系鸭科动物雁属无疑。

形态:白额雁 雄鸟体长约70cm,雌鸟较小。嘴扁平,被有软皮,肉色或瑰色,尖端具角质嘴甲,灰色或白色。虹膜棕色。嘴基和前额皆有白色横纹。头、颈和背部羽毛棕黑,羽缘灰白色。尾羽亦棕黑色,羽缘白色。胸、腹部棕灰色,布有不规则黑斑。幼鸟无此黑斑,嘴基亦无白纹。腿和脚橙黄颜色,有4趾,前3趾间具蹼,后1趾小而不着地,蹼淡黄颜色;爪短而钝,白色或灰色。(图版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340页.4856条图)

生境与分布:栖息沼泽地区。迁徙时,常集成大群,飞行有序。在西伯利亚北部繁殖,迁至长江下游一带越冬。

鸿雁 体大颈长,雌雄相似。上体大都暗褐,但头顶和后颈正中为棕褐色; 近白色。嘴黑色;跗蹠橙黄颜色,爪黑色。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状突起。(图版见《我国药用动物志》.212页.图293) 栖息于旷野、湖泊、河川和沼泽地带,有时亦可见于森林中。在草原及茂密的芦苇间筑巢。分布于我国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繁殖、旅鸟);东北南部、包头、阿尔泰山脉、黄河上游、河北、青岛(旅鸟);长江下游(冬候鸟);福建、台湾(迷鸟)。

生药

采集:春、冬二季猎捕,去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药性

性味:甘,平。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医林纂要》:“甘、微辛,温。”

归经:《本草求真》:“入肺,兼入肝、肾。”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筋挛。 ①《日华子本草》:“治风麻痹,助气,壮筋骨。” ②《本草求原》:“治拘挛,偏枯。”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我国动物药》:“治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筋挛:雁肉适量,煮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坚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雁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坚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18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