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连香树
名称出处:《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概况基源:为连香树科连香树属植物连香树的干燥果实。连香树属全世界2~3种;我国产1种,药用。
原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C.japonicum Sieb.et Zucc.var.sinensis Rehd.etWils.),又名芭蕉香清(临江、临安),白果(湖北),圆樗(四川峨嵋),王君树、山白果(《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本种是在50年代发掘于浙江省天目山地区的一种民间药,当地用连香树鲜果加伞形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和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Polypodium niponicum Mett.组成复方,治疗小儿惊风等疾病。
形态:落叶大乔木,高达40m;树皮灰色或棕灰色,小枝无毛,长枝细,短枝在长枝上对生。叶对生,纸质,宽卵形或近圆形,长4~7cm,宽3.5~6cm,基部心形,边缘有具腺的钝锯齿,掌状脉5~7条,脉上略有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先叶开放;每花有1苞片,无花被;雄花常4朵簇生,有总梗。蓇葖果2~4,长10~18mm,直径2~3mm,褐色或黑色,微弯曲,种子卵形,褐色,顶端有透明翅。花期4~6月,果期8~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650页.图130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50~2700m的山谷边缘或开阔的杂木林中。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和四川。
化学性质附 茎含Ca、K、Mg、Na、Mn、Al、V等无机元素[1];茎皮含Cercidinins A、B及Cuspinin,结构分别为1,4,6-三-O-棓酰-2,3-(R)-六羟基二苯酰-β-D-葡萄糖、4,6-二-O-棓酰-2,3-(R)-六羟基二苯酰-β-D葡萄糖及1-O-棓酰-2,3-(R);4,6(S)-六羟基二苯酰-β-D-葡萄糖[2]。
参考文献[1] C A 1991;114:98265k。[2] Chem Pharm Bull 1989;37(1):50。
药性功效:祛风镇惊。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果30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连香树鲜果30g,元荽12~15g,青石蚕(蕨类水龙骨)6~9g。水煎,空腹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峻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连香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峻;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