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ilin fengjing
[外文]:forest of rock
狭义的指石林岩溶风景地貌,广义的还包括各种石柱风景地貌。
石林风景不论是孤立石柱,还是成片石林,常因造型奇特,成为某一风景名胜区的主景或重要构景。石林风景要顺应自然加以规划,不宜作过多的人工雕琢。
石林岩溶风景地貌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沿石灰岩裂隙向下渗透,将裂隙溶蚀扩大,便形成高低起伏、犬牙交错的地貌。突起部分称为石芽,凹下部分称为溶沟。溶蚀作用不断扩大,溶沟之间形成众多的高大石柱,这些石柱千姿百态,景观奇特。我国最典型发育的石林地貌为云南路南石林。路南石林是在云南高原还未上升,处于热带平原湿热气候下形成的古石林地貌。这里众多的岩石拔地而起,千柱竞秀,崔巍峥嵘(见彩图)。路南石林区分为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灵芝石林四个景区。大石林景区石柱密集,造型多样。有的石柱之上,还分布着一些上叠的危石,由于分布在天际线上,故称为天际石。最著名的天际石是落雁峰上的“落雁”。此外,“象踞石台”、“凤凰梳翅”是两块造型酷似动物的大天际石。小石林位于大石林东北,石柱分布比较分散。这里最著名的石柱峰──“阿诗玛”,造型酷似撒尼族的农家姑娘,而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善良、聪明、美丽的阿诗玛的化身。外石林的石柱造型,以“母子偕游”最为逼真。灵芝石林有许多上大下小的灵芝状石柱而得名,其中以“万年灵芝”形状最为奇特。
石柱风景地貌由于流水侵蚀、风蚀、海蚀、崩塌、人工开山采石等形成,分述如下。
流水侵蚀除了石灰岩的岩溶地貌可以形成石柱之外,红层地貌又称丹霞地貌,也可以形成石柱。最典型的是广东仁化丹霞山,由红色或紫色的砂砾岩构成。其中大部分岩层含有钙质,在风化剥蚀、流水侵蚀和溶蚀、崩塌的作用下,形成峰柱林立的地貌。例如承德磬锤峰和双塔山、粤湘交界坪石金鸡岭、江西弋阳圭峰、湖南大庸张家界等地,都是红层地貌,局部地区也形成石柱地貌。
风蚀因岩石节理、晶体、矿物成分不同,抗蚀程度有差异,经过天长日久的风化,逐渐形成形似人物、走兽、飞禽的形象,如黄山“仙人指路”、“猴子观海”、“仙鹤孵蛋”,九华山的“观音峰”等。西北沙漠地带有风蚀的蘑菇石等。
海蚀常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孤立的石柱,如烟台芝罘岛的石婆婆、山海关的“孟姜女碑”等。
人工开山采石采石剩余部分,往往呈石柱、石墙、石门状,也会形成石林风景。如浙江绍兴吼山、柯岩、石佛寺等处,都是典型的例子。
参考文章昆明市石林风景区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石林风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