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矮人陀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异名:紫背天葵(《植物名实图考》),狗头七、岩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见肿消、鹿衔草(《贵州药用植物目录》)。
基源: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紫背天葵的根。
原植物:紫背天葵Gynura pseudochina(L.)DC.
历史:矮人陀为民间草药。《植物名实图考》称紫背天葵,并引《滇南本草》:“按此草,昆明寺院亦间植之,横根丛茎,长叶深齿,正似凤仙花叶,面绿背紫,与初生蒲公英微肖耳,夏开黄花,细如金线,与土三七花同,盖一类也。”即本种。
形态:葶状草本,根状茎块状。基生叶莲座状,具柄;叶片匙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2~5cm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翅,边缘波状或具不规则的粗齿、浅裂亦或大头羽裂,裂片长圆形,全缘,其顶端圆形或具不规则疏齿。花茎单生,高20~40cm,无毛或被微柔毛,通常无茎叶。头状花序3~5个在茎顶组成伞房状,花序梗长1~2cm,被微柔毛,有线形小苞片;总苞狭钟状,长约1.5cm,宽约1cm,基部圆形;总苞片1层,长圆状线形,长约15mm,宽约3mm,顶端渐尖,边缘膜质,被微柔毛;全为管状花,金黄颜色。瘦果圆柱形,无毛或被微柔毛;冠毛绢毛状,白色。花果期5~6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490页)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m以上的山坡草地、路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国外印度、中南半岛亦有分布。
生药采集: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研末。
药性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苦,寒。有小毒。”
功效:活血,止血,消肿.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产后瘀滞,衄血,吐血,风湿痛,乳腺炎,痈疮疖肿。 ①《贵州药用植物目录》:“治产后瘀血,红肿。”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活血祛瘀,止血,消肿。治跌打损伤,衄血,吐血,经闭,乳腺炎,痈疖。” ③《新华本草纲要》:“风湿痛,胃痛,跌打损伤,疖疮痈肿,皮炎湿疹。”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贫血或失血过多,风湿痛,跌打损伤,胃痛,疖疮痈肿,皮炎,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选》:“治风湿痛,胃痛,皮炎,湿疹:紫背天葵6~9g。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贫血或失血过多,疱疖痈肿:矮人陀6~9g,水煎服。”
参考文章含有矮人陀的处方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健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矮人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健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