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大丁草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异名:豹子药、苦马菜、米汤菜(《贵州民间药物》),踏地香(《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龙根草、翻白叶(《贵州草药》)。加苏(苗族名),铺地白(土家族名),雅白菜、骂巴成(侗族名),蒲脚莲(瑶族名)。
基源: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的全草。大丁草属全世界约5种,我国约3种。
原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L.)Nakai〔Gerbera anandria(L.)Sch.-Bip.〕,又名拔毒草(土家族名)。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有多数须根,具辛辣味。植株二型,春型矮小,高5~10cm,秋型高可达30cm。叶基生,莲座状,有长柄,叶片宽卵形,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15cm,宽1.5~5cm,提琴状羽状分裂,顶端裂片宽卵形,有不规则圆齿,齿端有凸尖头,基部心形,背面及叶柄密生白色绵毛。花茎直立,密生白色蛛丝状绵毛。苞片线形;头状花序单生,直径约2cm;春型具舌状花或管状花;秋型仅具管状花;总苞筒状钟形,总苞片约3层,外层较短,线形,内层线状披针形;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瘦果长约5mm,两端收缩;冠毛污白色。(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69页.图6751)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灌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含香豆素类化合物:大丁甙元(4-Hydroxy-5-methyl-cou rin)、大丁甙(5-Methylcou rin-4-O-β-D-glucoside)、大丁纤维二糖甙(5-Methylcoum arin-4-O-β-D-cellobioside)、大丁龙胆二糖甙(5-Methylcou rin-4-O-β-D-gentiobioside、瑞香素(Daphnetin)大丁丁香豆素酸(3-Hydroxy-4-methoxyl-5-carboxycou rin,Gerberocou rinic acid),3,8-二羟基-4-甲氧基-5羧酸香豆素(3,8-Dihydroxy-4-methoxyl-5-carboxycou rin),3,8二羟基4甲氧基香豆素,此外,还分得二个双香豆素3,3’-亚甲基-双-〔4羟基-5-甲基香豆素〔3,3’-Methenebi-(4-hydroxy-5-methylcou rin〕(1)[1]。5,8二羟基-7(4羟基-5-甲基香豆素-3-)香豆素〔5,8-Dihydroxy-7-(4-hydroxy-5-methyl-cou rin-3-)cou rin〕(2)[2],和二个角型呋喃香豆素,大丁脱水糖甙a、b(3)(4)。
此外,还含有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赛醇乙酸酯、β-谷甾醇、肌醇(Inositol)和大丁草酸(Gerber-ic acid)(5)[1,2]。
参考文献[1] 谷黎红博士论文.沈阳药学院,1988 。[2] 药学学报 1989;24(10):744。
药理本品水煎剂(10%~50%)、大丁甙和甙元(5×10-4-2×10-3)在体外对绿脓杆菌等有抑菌作用。体内试验(小鼠ip),水煎剂或醇浸剂(5g/kg)、大丁甙(40-240mg/kg)对绿脓杆菌感染也有一定疗效;大丁甙抗绿脓杆菌的ED50为46.2mg/kg。大丁甙20~56mg/kg,ip能增加家兔及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大丁甙给小鼠ip200~500mg/kg,3d内无死亡,给家免iv20mg/kg,每天2次,7d后血液、肝肾功能未见异常[1,2]。
参考文献[1]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1;12:37 。[2] 中草药1984;14:72。
药性性味:苦,温。 ①《贵州民间药物》:“苦,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寒。”
功效: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止咳,止血。
主治: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尿路感染,风湿性关节痛,乳腺炎,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风湿麻木。” ②《贵州草药》:“驱风除湿,止咳喘,解毒。” ③《中药大辞典》:“祛风湿,解毒。治风湿麻木,咳喘,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尿路感染:大丁草30g,蒲公英15g,车前草10g。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湿热泻痢:大丁草15g,铁苋15g,三颗针15g。水煎服。” ③《四川中药志》:“治热淋及湿热下注,下肢关节红肿疼痛:大丁草30g,忍冬藤15g,海金沙15g,刺黄柏12g。水煎服。” ④《四川中药志》:“治肺热咳嗽:大丁草15g,免耳风15g,桑白皮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外伤出血:大丁草研末,撒伤口。有一定的止血和消炎效果。” ②《贵州草药》:“治风湿麻木:大丁草30g。泡酒服。” ③《贵州草药》:“治咳喘:大丁草6g。煎水服,红糖作引。” ④《贵州草药》:“治疔疮:大丁草根适量,捣绒敷患处。并治兽咬伤。” ⑤《广西本草选编》:“治感冒发热,潮热,气管炎,小儿食滞,痢疾,小便混浊,淋沥不通:用大丁草全草6~15g,水煎服。” ⑥《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淋巴结结核:大丁草30g,水煎服。” ⑦《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风湿性关节炎:大丁草15g,水煎,酒调服。” ⑧《我国民族药志》:“治慢性肠炎:大丁草、仙鹤草各15g。水煎服,日服2次,2天1疗程。” ⑨《我国民族药志》:“治中耳炎:鲜大丁草捣烂取汁滴耳。” ⑩《广西本草选编》:“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丁草研粉,每服1.5~3g。” ⑾《广西本草选编》:“治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疖疮肿毒:鲜大丁草捣烂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丁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