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铺地草


药材名称:铺地草

名称出处:《海南植物志》

概况

异名:小奶汁草(广西梧州、《广西民间中草药》),小号乳仔草、红乳草、小飞扬(福建)。

基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铺地草的全草。

原植物:铺地草Euphorbia prostrata Ait.

形态:一年生草本,植物体具白色乳汁。茎纤细,基部多分枝,匍匐或披散,带紫红色,朝上的一面常被毛。叶对生,叶柄短;托叶小,三角形;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8mm,宽3~5mm,先端圆,基部偏斜,边缘具不明显的锯齿,背面疏生细柔毛,常带紫色。杯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苞片外面被毛;花序内具4朵雄花及1朵雌花;雄花仅有1雄蕊;雌花子房三棱形,仅脊上被毛,余均无毛,花柱3枚,离生,顶端2裂。蒴果三棱形,长约1.5mm,除果瓣的脊被毛外,其余均无毛。花果期4~10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农舍家前房后、路旁或荒地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各地。世界热带地区亦有分布。

化学性质

含山柰酚、槲皮素、槲皮甙、秋英甙(Co osiin,即芹菜素葡萄糖甙)、鼠李亭3-半乳糖甙[1]。从叶中分得3种新化合物:铺地草素A、B、C(ProstratinA,B,C)和11种已知化合物:鞣云实精(Corilagin)、1,2,3-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大花特罗马素Ⅰ,Ⅱ(Telh grandin Ⅰ,Ⅱ)、牻牛儿素(Geraniin),玫瑰素A、B、D、E、G,和槲皮素3-β-D-木吡喃素(1→2)-β-D-葡萄吡喃糖甙[2]。尚含没食子酸[3]、β-谷甾醇、豆甾醇、丙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乌氨酸、2-氨基丁酸、三十烷酸甲酯、三十二烷酸甲酯[4]。

参考文献

[1] CA 1982;97:197350q。[2] Chem Pharm Bull 1990;38(12):3296(CA 1991;115:5109v;CA 1992;117:108086f)。[3] 我国中药杂志 1992;17(4):225。[4] CA 1992;116:252100c。

药性

功效:叶:催乳。

主治:催乳,黄疸。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福建药物志》:“治痢疾,肠炎:铺地草(鲜)、酢浆草、金银花各30~60g,捣烂取汁和蜜调服。” ②《福建药物志》:“治痈疖:铺地草(鲜)、酒糟、红糖、冷饭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③《福建药物志》:“治急性尿道感?a href='baike/224/26477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荆浩痰夭荨?a href='baike/220/25018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海金沙、爵床各60g,车前草4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福建药物志》:“治白喉:铺地草(鲜)用米泔水洗净,捣烂绞汁30ml(5~7岁)分3次服,2小时1次。” ②《福建药物志》:“治牙龈出血:铺地草(鲜)60g,水煎服。” ③《福建药物志》:“治痢疾,肠炎:铺地草(鲜)95g,捣烂绞汁,红糖或冰糖适量,水炖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良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铺地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良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02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