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野花生


药材名称:野花生

名称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决明(《本经》)。

基源:为豆科决明属植物决明或钝叶决明的叶或全草。

原植物:决明Cassia tora L.(Cassia obtusifolia L.)

历史:本品始见于《食疗本草》,谓其:“主明目,利五脏。”

余项参见“决明”条。

化学性质

全草含D-甘露醇、蜂花醇(Myricyl alcohol)、β-谷甾醇、葡萄糖。叶含山柰酚-3-二葡萄糖甙[1]。根含胆碱。茎、叶、荚含胡芦巴碱、水苏碱(1-Stachydrine)、胆碱、甜菜碱。种子含大黄素、大黄酸、钝叶决明素、黄决明素、大黄酚、大黄酚蒽酮、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此外尚含咄酮(Xanthone)类成分红夫刹林(Rubrofusarin)和去甲基红夫刹林(Norrubrofusarin)[2]。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37。[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5。

药性

性味:①《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微苦、咸,性微寒。”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凉,味苦、甘。”

功效:祛风,清热,明目,通小便,止呕吐。

主治:①《履巉岩本草》:“治肝毒热。” ②《本草汇言》:“利五脏,解一切蕴热。” ③《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流感,视觉模糊,肺出血。根用于消瘦,小儿疳积,创伤,蛇咬伤,驱虫。叶用小儿疳积,又作为泻药。种子用于慢性便秘,肝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光眼,夜盲症,目赤多泪,又能降血压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流感,感冒:野花生全草10~15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野花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01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