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水翁花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异名:大蛇药(《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桃金娘科水翁属植物水翁的花蕾。
原植物: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Roxb.)Merr.et Perry
余项参见“水翁”条。
生药采集:农历端午前后,采摘带有花蕾的花枝,用水淋湿,堆叠3~5天,使花蕾自然脱落,晒至三成干,复堆闷1~2天再晒,以后晒1天,闷1天,待足干后,筛净残存枝梗。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花蕾卵形或球形而两端尖,长4~6mm,直径2~3mm,皱缩,下半部为棕黑色倒钟形或杯形的萼筒,上半部帽状,为5枚合生的花瓣,浅棕黄颜色,除去帽状体,可见重叠的雄蕊,花丝棕黑色,中央有锥形花柱。质干硬。气微香,味苦。以黄黑色,无枝梗者为好。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含精油,有35个成分,主要有α-蒎烯、月桂烯(Myrcene)、β-罗勒烯(Z)、β-罗勒烯(E)、2、7-二甲基辛二烯-1,6、香叶醇(Geraniol)、顺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蛇麻烯、γ-依蓝油烯(γMuurolene)、别-香树烯(Allo-aro dendrene)、δ-杜松烯(δ-Cadinene)、3,6,8,8-四甲基,8-氢,7-甲撑薁、金合欢醇(Farnesol)等。
参考文献广西植物 1987;7(2):173。
药性性味:苦,寒。
功效:解表散热,去湿化滞。
主治:外感恶寒、发热、头痛,食滞不化。 ①《岭南采药录》:“清热,散毒,消食化滞。” ②《广东中药》:“治外感发热头痛,感冒恶寒发热。”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头痛,跌打,蛇伤。”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感冒发热,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浦和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水翁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浦和;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