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土瓜狼毒


药材名称:土瓜狼毒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金丝矮陀陀(《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土瓜狼毒的根。大戟属全世界约2000种,我国有60种以上。

原植物:土瓜狼毒 Euphorbia pinus Lévl.

历史:土瓜狼毒载于《滇南本草》,云:“土瓜狼毒,味苦,性温,有毒沉也……此药之性猛勇真如虎狼也。”所述即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6~30cm,全株有白色乳汁。主根肥大呈圆锥形,长约15cm,径2.5~4cm,表皮褐色,断面白色,形似土瓜。茎直立,圆柱形。单叶互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线形,长6~36mm,宽1.5~5mm,先端钝圆,全缘内卷,上面深绿,下面淡绿色或粉紫色,中脉在下面凸出,侧脉不显。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生,花序梗长2~5.5cm,红色,花序具4~6伞状分枝,基部有5枚卵状椭圆形苞片,每枝再分2~4小枝,基部具4枚阔卵形苞片,对生如十字形,分枝顶端各生1杯状聚伞花序,总苞黄绿色,有4~5裂片,形如花瓣。蒴果三棱状球形,黑褐色,表面具极小疣状突起。种子倒卵状球形,种皮棕褐色,有白色花斑纹。(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99页.0181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云南。

生药

采集:夏、秋季挖取根。

鉴别:根纺锤形或圆锥形,直径2~6cm,长5~5cm;栓皮黑褐色,具纵皱纹,中上部具细密环纹。质轻,折断面黄白色,粉质。气微,味微苦。

加工炮制:取根洗净,放入火灰中煨熟,取出,用淘米水浸泡2日,再蒸1小时,切片,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性味:苦、麻,温。有毒。

功效:消积滞,下气。

主治:胃气疼痛,食积结滞,水肿,血积,虫积,痰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选》:“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疮毒:土瓜狼毒,研粉调敷。” ②《滇南本草》:“治疥、癣、疮、癞:土瓜狼毒研末,用乳汁适量调搽。” ③《滇南本草》:“治腹水、食积:土瓜狼毒0.3~1g,内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元忠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土瓜狼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元忠;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86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