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茅针


药材名称:白茅针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茅苗(《本经》),茅笋、茅针(《本草拾遗》),茅密(《医林纂要》)。

基源:为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的钙生未放花序。

原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var. jor(Nees) C.E.Hubb.ex Hubb.et Vaughan(Imperate koenigii var. jor Nees)

历史: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曰:“茅针即初生苗也。”明李时珍《纲目》收载茅针亦系指白茅的初生苗而言。

余项参见“白茅根”条。

药性

性味:甘,平。 ①《本草拾遗》:“甘,平。”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医林纂要》:“甘、淡,寒。”

功效:止血,消痈。

主治:尿血,便血,金疮,痈肿。 ①《本经》:“主下水。” ②《药性论》:“能破血,治消渴。” ③《本草拾遗》:“主恶疮肿,未溃者,煮服之。生挼敷金疮止血。煮服之主鼻衄及暴下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痈毒软疖不作头,浓煎和酒服。” ⑤《本草图经》:“挼以敷金疮,塞鼻洪,止暴下血及溺血。” ⑥《本草害利》:“茅针溃痈,一针溃一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本草拾遗》:“通小肠,治鼻衄及暴下血:白茅针9~15g,水煎服;治恶疮、痈肿、软疖未溃者,以酒煮服或捣烂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正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茅针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正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78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