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楮实


药材名称:楮实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楮(《别录》),班(《图经本草》),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岭南采药录》),楮树(《植物名实图考》),角树子、野杨梅(《江苏植物志).构泡(《重庆草药》),构树子、谷木子(《上海常用中草药》),谷树、构树(《江西中草药学》),楮实子、构桃子(《陕西中药名录》),沙纸树、木沙树、沙树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桑科构属植物构树的果实。

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L′Herit.ex Vent.(Morus papyrifera L.),又名构、谷、楮(《海南植物志》)。

历史:构树,原名楮《别录》首载,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谓:“此即今楮树也,南人呼谷纸,亦为楮纸。”《纲目》载:“楮、谷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桠叉,三月开花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叉,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南人 捣煮造纸,亦缉练为布,……。”根据以上叙述,并考证《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与本植物一致。

形态:落叶乔木,高10~20m。有乳汁,树皮暗灰色,平滑或浅裂;小枝粗壮,密被绒毛。叶互生;叶柄长3~5cm,密被柔毛;托叶早落;叶片宽卵形至长圆状卵形,不裂或不规则的3~5裂,幼枝或小树上的叶更明显,长7~20cm,宽6~15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锯齿,表面深绿色,具糙伏毛,背面灰绿色,密被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成柔夷花序,腋生,长3~8cm,下垂,花被片4,基部合生,雄蕊4枚;雌花序头状,直径1.2~1.8cm,苞片棒状,先端有毛,花被管状,花柱侧生,丝状。聚花果球形,直径2~3cm,肉质,成熟时桔红色;小核果扁球形。花期4~7月;果熟期7~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81页.图96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坡、山谷、平原或村镇附近。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选择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为佳。用分株繁殖,在冬季选择健壮的结果母树,将根部挖伤或挖断,次年春季根部受伤处,萌生出幼苗,抚育1~2年即可移栽。移栽可在冬季落叶后或早春进行,行株距各5m,每穴栽植1株。在成片造林时,应栽些雄树,以利授粉。栽后注意中耕除草和抚育管理。也可在春季进行种子播种育苗,第2年出圃定植。

采集: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花被。药材主产于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肃。

鉴别

性状:果实偏圆形或扁卵圆形,长2~2.5mm,直径1.5~2mm,厚至1mm;表面红棕色或棕色,有网状皱纹或瘤状突起,一侧有纵棱脊隆起,另侧略平或有凹槽,有的具子房柄,偶有未除净的灰白色膜质花被。果皮坚脆,易压碎,膜质种皮紧贴于果皮内面,胚乳类白色,富油质,胚弯曲。气无,味淡。

显微 果实横切面:果皮表皮细胞类方形或径向延长,壁薄。其下为1列栅状细胞,波状排列,细胞壁细条状增厚,壁粘液化,有残留细条状增厚部分。含晶厚壁细胞1列,最内的厚壁细胞层次及界限不清楚,仅见增厚壁的纹理。种皮细胞1列,内壁及侧壁增厚,表面观垂周壁呈紧密的念珠状增厚。胚乳及子叶薄壁细胞富含脂肪油及糊粉粒。(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16页 图390)

理化:取样品粗粉0.1g,加乙醚2ml,冷浸20分钟,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氯仿0.5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环乙烷-乙醚-冰醋酸(7∶3∶0.1)为展开剂,展距10cm,碘蒸气显色。(图见同上.图391)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果实含皂甙0.51%、对香豆酸(P-Cou ric acid)[1]、维生素B、油脂。种子含油31.7%,油中含非皂化物2.67%,饱和脂肪酸9.0%,油酸15%,亚油酸76.0%[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3。[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754。

药性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肝、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经。” ③《我国药典1990年版》:“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主治:虚劳,目昏,目翳,水气浮肿。 ①《别录》:“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 ②《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③《我国药典1990年版》:“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宜。”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蜜,调服,治肝热生翳、气翳外用细点,亦活小儿翳眼。 ②配荆芥穗、地骨皮,治目昏。 ③配枸杞子、五味子,治阴虚盗汗、口干咽燥、眩晕、遗精等症。 ④配巴戟天、山茱萸,治肾虚阳痿、腰酸腿软等症。 ⑤配枸杞子、杜仲、苁蓉,治腰酸阳痿。 ⑥配枸杞子、当归、白芍,治头昏眼花。 ⑦配赤小豆、茯苓、泽泻,治水肿、小便不利。 ⑧配茯苓、薏苡、山药,治水肿、阳痿及腰膝酸软。 ⑨配薅秧泡、桑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治耳鸣目雾。 ⑩配夏枯草、甘草、桑叶、香附,治肝热目糊流泪。

方选和验方: ①楮实丸(《太平圣惠方》)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乏力:楮实(淘去浮者,微炒捣如泥)500g,牛膝250g,桂心150g,干姜(炮)90g,鹿角屑、石斛、巴戟、附子各60g。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丸30丸,渐加至40丸,以温酒下,晚食前再服。 ②楮实丸(《太平圣惠方》)治积冷,气冲胸背,心痛,痔漏痃癖,气块积聚,心腹胀满,两胁气急,食不消化,急行气奔心肋;疝气下坠,吐水呕逆;上气咳嗽,眼花少力,心虚健忘,冷风,坐则思睡,起即头旋,腰膝疼痛,冷痹顽风,阴汗盗汗,夜多小便,阳道衰弱:妇人脉不通,小腹冷痛,赤白带下,一切冷气等症:楮实(淘去浮者,微炒捣如泥)500g,桂心120g,牛膝250g,干姜(炮)90g。上捣筛为末,煮枣肉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服30丸,渐加至50丸,以温酒下。 ③楮实丸(《圣济总录》)治肝肾虚,精气不足,眩晕,心悸,阳痿腰酸:楮实250g,山芋120g,枸杞子、桑螵蛸各30g。上捣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早、午食前盐汤下。 ④楮实丸(《圣济总录》)治元阳不足,精血早衰,筋骨无力:楮实250g,鹿茸、附子、巴戟、石斛、牛膝各120g,干姜、桂心各60g。上捣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酒或盐汤下。 ⑤楮实子丸(《素向病机气宜保命集》)治水气臌胀、洁净府:楮实子300g(水2400ml熬成膏子),另白丁香45g,茯苓90g(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以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 ⑥《本草汇编》:“治脾、肾、肝三脏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楮实(赤者)300g,取黑豆300g,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实子1日、晒干,再浸再晒,以豆汁掺尽为度,再晒燥,配枸杞子90g,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白汤调服15g。” ⑦通明补肾丸(《银海精微》)治玉翳遮睛,初起红肿,赤脉穿睛,渐生白翳,久则成片遮满黑睛:楮实子、五味子、枸杞子、人参、菟丝子、肉苁蓉、菊花、熟地黄、当归、牛膝、知母、黄柏、青盐各30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50丸,空腹盐汤送下。” ⑧驻景丸(《银海精微》)治心肾俱虚,血气不足,下元衰惫:楮实(微炒)、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去目,炒干)、人参各30g,熟地黄(酒浸)60g,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各120g。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盐汤送下。 ⑨《儒门事亲》:“治目昏:荆芥穗、地骨皮、楮实各等份。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20丸,米汤下。” ⑩五泡酒(《重庆草药》)治耳鸣,眼雾:桑泡、薅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各适量,泡酒服。 ⑾《湖南药物志》:“治体虚浮肿,腰膝酸痛,阳痿:楮实、山药、羊角藤各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楮实散(《仁斋直指方》)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小儿翳眼: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 ②《千金方》:“治石疽,金疮:捣楮实敷之。” ③《濒湖集简方》:“治喉痹喉风:楮桃阴干,每用1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2个。” ④《湖南药物志》:“治咽喉肿痛:楮实6~9g,研淬水煎服。” ⑤《湖南药物志》:“治癣疮湿痒,痔瘘肿痛,刀伤出血:楮实捣烂敷。” ⑥《湖南药物志》:“治骨鲠:楮实煎汤含咽。”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别录》载楮实功用大补益,而《修真秘旨书》言,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瘘,《济生秘览》治骨鲠,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软骨之证乎?” ②刘汉基《药性通考》:“楮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补阴妙品,益髓神膏。世人弃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肠之语也,楮实滑肠者,因其润泽之故,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薏仁、山药同施,何惧其猾乎?” ③ 洛《本草从新》:“楮实,陶隐居、苏颂、抱朴子,皆甚言其功,而方书用之为补者,除杨氏还少丹而外,不多见。其他如《外台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机要》用以治水气臌张,《集简》用以治喉风喉痹,《直指》用以治肝热生翳,无非凉泻软坚之义。则古本诸说,未可信也。” ④黄宫绣《本草求真》:“楮实,书言味甘气寒,虽于诸脏阴血有补,得此颜色润,筋骨壮,腰膝健,肌肉充,水肿消,以致阴痿起,阳气助,是明指其阳旺阴弱,得此阴血有补,故能使阳不胜而助,非云阳痿由于阳衰,得此可以助阳也。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则于理甚不合也。况书又云,骨鲠可用楮实煎汤以服,以纸烧灰存性调服,以治血崩血晕,脾胃虚人禁用,久服令人骨痿,岂非性属阴寒,虚则受其益,过则增其害之意乎。”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力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楮实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力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77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