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川牛膝


药材名称:川牛膝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基源:为苋科杯苋属植物川牛膝或头花杯苋的根。杯苋属全世界约27种,我国约4种。

原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又名甜牛膝、拐牛膝(云南),大牛膝(贵州),肉牛膝、米牛膝(四川)。头花杯苋Cyathula capita ta Miq.,又名麻牛膝、白牛膝(四川)。二种的根均作川牛膝入药。

历史:川牛膝之名始见于《滇南本草》。张德裕《本草正义》载:“川牛膝之名,不见于古书。……但今时市肆中所谓川牛膝,则其形甚大,而性质空松……”所述与现时药用川牛膝相符。

形态:川牛膝为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条圆柱形,扭曲。茎疏生长糙毛。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12cm,宽1.5~5.5cm,两面有毛。花丛为3~6次二歧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花球团直径1~1.5cm,淡绿色,干时近白色,多数在序轴上交互对生,在枝顶成穗状,花球团中能育花居中央,不育花居两侧;苞片顶端成刺或钩,基部有柔毛;不育花的花被片常为4,成钩状芒刺,能育花具5枚大小不等的花被片;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杯状,密生节状束毛;退化雄蕊长方形,长0.3~0.4cm,顶端齿状浅裂。胞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3mm,宽1~2mm,淡黄颜色。种子椭圆形,透镜状,带红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25卷.第2分册.219页.图48∶6-1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00m左右的山区。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头花杯苋与川牛膝的主要区别为花球团近单生或成短穗状花序;退化雄蕊较大,长0.6~1mm,顶端深裂或流苏状;花干时褐紫色。根条圆锥形,少扭曲。味苦涩而略麻。生于海拔1700~23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分布于四川、云南和 。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适于寒凉湿润的环境,怕炎热。宜栽于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忌连作。用种子繁殖。四川产区,采集3~4年生植株的种子播种,高山宜春播,低山宜秋播。春播在4月上、中旬,秋播于9月上、中旬。穴播,可按行株距33×20cm开浅穴,用人畜粪水施入后再播种。播时用细土与种子拌匀后播入,每亩用种子500~750g。亦可条播。播后覆薄土,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追肥2~3次。越冬前结合施肥进行培土。

采集:秋、冬季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长3~4年者为好,挖得后,除去泥土,切去残存的地上茎及须根,烘干或晒至半干时,经回潮后再晒至足干,打捆;野生品多系阴干或晒干。川牛膝主产于四川天全、峨眉、西昌、雅安,云南大理、楚雄、昭通、下关、丽江、维西,贵州毕节、盘县。

鉴别

性状:①川牛膝根圆柱形,微扭曲,偶有分枝,根头部膨大,其顶端常具疙瘩头或茎的残基,长20~60cm,直径5~30m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及侧根痕,并有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颜色或黄棕色,胶质或纤维状,有很多淡黄颜色筋脉小点(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后微苦。川牛膝以条粗壮、质柔韧、分枝少、断面色浅黄者为佳。 ②野生品较细,直径多在1cm以下,分枝较多,灰黄颜色。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灰黄颜色,纤维性。 ③麻牛膝根较短小,稍扭曲,外皮灰褐色,内部色微带棕红。味苦涩,略具麻味。

显微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窄。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稀导管分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 粉末:灰棕色,气微,味甜。 ①草酸钙砂晶呈三角形、菱形、箭头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μm,密集,有聚集于细胞一角隅;含晶细胞较大,类长方形或类圆形,周围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②草酸钙方晶少数,方形、长方形或略呈簇状,直径9~22μm,长至27μm;尚有针束状结晶,长至76μm。 ③木纤维呈长条形或不规则长梭形,多弯曲,有的一端分枝,直径13~49μm,壁厚2~6μm,非木化,具缘纹孔稀疏,纹孔口斜向延长,也有单斜纹孔或成十字形、人字形,孔沟明显,疏密不一,较密处壁呈连珠状。另可见导管及木栓细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5)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川牛膝片,酒川牛膝和盐川牛膝。 ①川牛膝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②酒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川牛膝100kg,用黄酒10kg。 ③盐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加盐水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川牛膝100kg,用盐2kg。此外,尚有炒制、制炭、麸制、酒麸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酒川牛膝,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头花杯苋根含甾醇类,异杯苋甾酮(Isocyasterone)、5-表杯苋甾酮(5-Epicyasterone)、羟基杯苋甾酮(Sengosterone)、杯苋甾酮(Cyasterone)、苋菜甾酮A及B(A rasterone A,B)、头花杯苋甾酮(Capitasterone)、后甾酮(Post-sterone)、羟基促脱皮甾酮(Ecdysterone)及前杯苋甾酮(Precyasterone)和异杯苋甾酮(Isocyasterone)[1,2]。

参考文献

[1] Chem Pharm Bull 1971;19:433 。[2] Phytochemistry 1971;10:3173。

药理

本品所含的杯苋甾酮具有雌激素治性,未成熟天鼠ig杯苋甾酮10~50mg/(kg·d)共3d, 重量增加,但对卵巢重量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CA 1976;84:116146r。

药性

性味:甘、微苦,平。 ①《四川中药志》:“平,甘、微苦。”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苦,平。”

归经:入肝、肾经。

功效: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主治:风湿腰膝疼痛,大骨节病,小儿麻痹后遗症,尿痛,尿血血淋,血瘀经闭,难产,胎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癥瘕,跌扑损伤。 ①《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②《中药志》:“破血下降。” ③《中药材手册》:“功多祛风利湿,其它和怀牛膝相同。” ④《四川中药志》:“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癥瘕,淋病,尿血,阳痿,失溺。” ⑤《中草药学》:“祛风利湿,通经活血。主治风湿腰膝疼痛,四肢拘挛,经闭腹痛,血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当归、赤芍、桃仁,治妇女经闭。 ②配狗脊、桑寄生、威灵仙,治腰膝骨痛。 ③配羌活、桂枝、秦艽,治风湿关节痛。 ④配当归、木通、滑石,治产妇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 ⑤配茄皮,治风痛。 ⑥配红花,治经闭,癥瘕。 ⑦配石膏,治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⑧配金银花,治急性扁桃体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⑨配瞿麦,治血淋涩痛。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痛经,瘀滞经闭:川牛膝10g,当归12g,红花6g,香附10g,益母草30g。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难产和死胎不下:川牛膝1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王不留行10g,车前子10g。水煎服。” ③《四川中药志》:“治牙龈肿痛:川牛膝10g,蜂房10g,生石膏10g,知母12g。水煎服。” ④《湖北中草药志》:“治风湿关节痛:川牛膝,威灵仙、秦艽得9g,桑寄生12g。水煎服。” ⑤《湖北中药志》:“治寒凝气血,经来腹痛:川牛膝、泽兰、乌药各9g,香附子12g,丹参15g,肉桂3g,月季花1.5g。水煎服。” ⑥《湖北中草药志》:“治血淋:川牛膝、瞿麦、冬葵子、石韦各9g,滑石、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⑦《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尿血,尿路结石:川牛膝、瞿麦、当归、滑石、冬葵子各9g。水煎服。” ⑧《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闭经腹痛,腹中包块:川牛膝、当归、赤芍、红花各9g。水煎服。” ⑨《我国民间小单方》:“治痹症:川牛膝9g,马钱子(油炸黄)0.3g。研细末,调拌蜂蜜成丸服。” ⑩《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腰膝疼痛:川牛膝、杜仲、桑寄生各9g。水煎服。”

参考文章川牛膝病虫咋防治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隽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川牛膝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隽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76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