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黄锁梅根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异名:钻地风(《滇南本草》),黄泡刺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红锁梅、乌泡(《云南中草药》),黄泡、倒竹伞、三月泡(《文山中草药》)。
基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栽秧泡的根。本种的原变种椭圆悬钩子也作药用,见“黄蔗叶”条。
原植物:栽秧泡Rubus ellipticus Smith var.obcordatus(Franch.)Focke,又名黄泡(云南)。
形态:灌木,高1~3m;小枝紫褐色,被较密的紫褐色刺毛或有腺毛,并具柔毛和稀疏钩状皮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枚,倒卵形,长2~5.5cm,宽1.5~4cm,顶生小叶比侧生者大得多,顶端浅心形或近截形,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沿中脉有柔毛,下面密生绒毛,沿叶脉有紫红色刺毛,边缘有不整齐细锯齿;侧生小叶近无柄,叶柄与叶轴被紫红色刺毛,柔毛和小皮刺。花数朵主十几朵,顶生者成短总状花序,腋生者成束;花梗长4~6mm,具柔毛;花萼外面被带黄颜色绒毛和柔毛;萼片5,卵形,顶端急尖或具短尖头,花、果期均直立;花瓣5,匙形,边缘啮蚀状,具较密柔毛,白色或浅红色;雄蕊多数,花丝宽扁;雌蕊多数,子房具柔毛,花柱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cm,金黄颜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82页.图229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路旁或灌丛中。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印度、老挝、泰国、越南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秋、冬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化学性质根皮含鞣质约45%。
参考文献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427。
药性性味:酸、苦,平。 ①《滇南本草》:“酸,微温。” ②《云南中草药》:“苦、涩,平。” ③《文山中草药》:“酸,平。”
功效:通络,消肿,止泻。
主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扁桃体炎,肿毒,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 ①《滇南本草》;“走经络,日久赤白痢,休息痢。” ②《云南中草药》:“无名肿毒。” ③《云南中草药选》:“消肿止痛,收敛止泻。治牙痛,咽喉痛,筋骨酸痛,月经不调,烫、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彦绮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锁梅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彦绮;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