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蓝耳草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异名:如意草、假苍贝母、勾蛋贝、鸡冠参(云南),露水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为鸭跖草科蓝耳草属植物蓝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蓝耳草Cyanotis vaga(Lour.)J.A.Roem.et J.H.Schult.
形态:多年生披散草本,全体疏被长硬毛,高15~30cm,有球状而被毛的鳞茎。茎常分枝。叶片条形至披针形,长5~10cm,宽0.5~2cm。聚伞花序顶生,兼有腋生;总苞片比叶略宽而稍短,佛焰苞状;苞片镰刀状弯曲而渐尖,长5~10mm,宽约3mm,两列,每列覆瓦状排列,萼片基部连合,长短圆状披针形,长约5mm,外被白色长硬毛;花瓣3枚,蓝色或蓝紫色,两端分离,中部合生成筒,长8mm;雄蕊6枚,花丝上部密被蓝色绵毛。蒴果倒卵状三棱形,顶端被细长硬毛,3瓣裂,每室有种子1~2颗。花果期9~10月。(图见《我国植物高等图鉴》.第5册.402页.图763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四川、贵州、云南、 ;印度至印度 也有。
化学性质叶含蓝耳草甾酮(Commisterone)[1]。以及β-蜕皮甾酮和环四十烷[2]。
参考文献[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736。[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75。
药性性味: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平。” ②《滇南本草》:“甘、苦,寒。”
功效:补虚,除湿,舒筋活络,退虚热。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虚弱不足,肾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疼痛,湿疹。” ②《滇南本草》:“治一切虚证,阳痿无子。”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发汗除湿,清阴热。” ④《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风湿性关节炎,腰膝湿痹,肾炎水肿。”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肾炎水肿,虚热不退,湿疹,脚癣,刀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捣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梓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蓝耳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梓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