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鸭肫衣


药材名称:鸭肫衣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鸭脞胵(《经验广集》),鸭肫内皮(《本草求原》),鸭内金(《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基源:为鸭科鸭属动物家鸭沙囊的角质内壁。

原动物:家鸭Anas domestica L

余项参见“白鸭肉”条。

生药

采集:将鸭杀死后,取出鸭肫,剖开,剥取内壁,洗净,晒干。

鉴别:本品为类圆形碟片状,如鸡内金而较厚,表面黑绿色或紫黑色,稍有皱纹。质松,断面角质。气腥,味微苦。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主治:诸骨鲠,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5~3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纲目》:“治诸骨鲠:鸭肫衣炙研,水取服3g,取其消导。” ②鸭肫散(《经验广集》)治噎膈翻胃:鸭脞胵数十个。晒干微炒,为末,每早烧酒送下2g,频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鸭肫衣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38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