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鸡嗉子


药材名称:鸡嗉子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异名:山覆盆(《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为山茱萸科株木属植物头状四照花的叶和果实。

原植物:头状四照花Cornus capitata Wall.[Dendrobenthamia capitata(Wall.)Hutch.],又称野荔枝、山荔枝(《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常绿小乔木。嫩枝密被白色柔毛。叶对生,叶柄被柔毛;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0cm,宽2~3.4cm,顶端尖锐,基部楔形,革质或薄革质,两面都有伏贴的白色柔毛,尤以下面稠密;中脉及侧脉均在上面微显,下面突起,脉腋常有凹穴。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约1.2cm,具4枚较大的白色花瓣状总苞片,总苞片倒卵形,先端急尖,长3~4cm,宽2~3cm;花萼4裂片圆或钝,花瓣黄颜色。果序扁球形,紫红色,总果柄粗壮,长4~7cm。花果期6~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106页.图394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300~3150m的山地杂木林中、林缘路旁。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 。尼泊尔、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性质

叶及枝含山茱萸甙(Cornin)、根皮酚-β-D-葡萄糖甙(Phlorin)。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73;12(9):2301。

药性

性味:叶:苦、涩,平。果:甘、苦,平。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平,苦。” ②《云南中草药》:“苦、涩,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胆行水,消积杀虫。

主治:肝炎,腹水,蛔虫病,烧烫伤,外伤出血。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积打虫。” ②《云南中草药选》:“行水,消炎,利胆,杀虫。”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叶研末撒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肝炎、腹水:鸡嗉子果10~15g,水煎服。”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小儿疳积、虫积:鸡嗉子叶研末内服。” ③《云南中草药》:“治蛔虫症:鸡嗉子果或叶10g,水煎服。” ④《云南中草药》:“治胎盘不下:鸡嗉子叶10g,水煎服。” ⑤《云南中草药选》:“治烧烫伤:鸡嗉子叶研末外撒患处。” ⑥《云南中草药》:“治外伤出血:鸡嗉子叶适量研末外撒。” ⑦《云南中草药选》:“治麻风:鸡嗉子叶配方外洗。”

食疗:《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小儿疳积、虫积:鸡嗉子叶蒸鸡蛋吃。”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鸡嗉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374.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