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龙骨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基源:龙骨为古生代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 lia、长鼻目Proboscidae、奇蹄目Perrisodactyla、偶蹄目Artiodactyla等动物的骨骼化石。
原古生物 东方剑齿象Stegadon onentalis Owen。我国犀Rhinoceron sinensis Owen。三趾马Hipparion sp.。或高氏羚羊Cazella gandryi Schl.
历史:龙骨始载于《本经》。仅记载性味与效用,未记述形态。《纲目》列入鳞部龙类。《别录》载:“生晋地(今山西临汾市一带)川谷,及太山(今山东泰安县东北十七里)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已知是死龙骨,但不知已化石化。陶弘景云:“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所述系化石特征。雷云:“五色具者上,白色黄颜色者中,黑色者下。”吴普谓:“色青白者良。”苏恭谓:“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由此可见,古时亦分五花龙骨和龙骨,与现今一致。同时对龙骨的质量评价亦相同,皆认为五花龙骨质优。龙骨一般被认为黑色者质劣,现今不宜药用。据有人调查鉴定,山西产的五花龙骨都是象类门齿的化石,商品依其颜色及花纹不同,又有花龙骨、五花龙骨、青花龙骨、黄花龙骨等名称。据报道,日本皇宫正仓院内现存我国唐代的药物中龙骨、五色龙骨、白龙骨、龙齿等,均属古代真象属(Elephas)及剑齿象属(Stegodon)等动物骨骼及齿的化石。近年来有人对龙骨与五花龙骨的化学成分、微量成分以及其溶出成分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产地 主产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广西。
生药采集: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药材产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湖北、四川。
鉴别: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亦可见圆柱状或破开的圆柱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不溶于水,部分溶于酸而有气泡产生。以体轻、质脆、分层、有花纹、吸湿性强者为佳。龙骨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纹理或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以质硬、色白、吸湿性强者为佳。一般认为以五花龙骨为较好。
加工炮制:①龙骨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骨、捣碎。 ②煅龙骨 取净龙骨,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尚含Fe、K、Na、Cl、硫酸根等。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25。
药性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甘,平。” ②《别录》:“微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涩,平。”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淡、微辛,平。”
归经:心、肝、肾、大肠经。 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③《中草药学》:“入肝、胆、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主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外用治疮疡久溃不敛。” ⑧《中草药学》:“神经衰弱,惊悸不眠;自汗,盗汗,遗精;久泻脱肛,遗尿、小便失禁;崩漏,赤白带下;初生儿脐部湿烂,溃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内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②《药性论》:“忌鱼。”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珍珠母,治眩晕,头痛。 ②配犀角、丹砂,治惊痫、风痛。 ③配酸枣仁,治心悸、怔忡。 ④配石菖蒲,治健忘。 ⑤配桑螵蛸,治遗精,遗尿。 ⑥配净麻黄根、瘪桃干,治盗汗。 ⑦配黄芪、浮小麦,治自汗。 ⑧配乌贼骨,治带下。 ⑨配益智仁,治久泻。 ⑩配 壳,治久痢。 ⑾配棕毛灰,治血崩。 ⑿配赤石脂,治白浊。 ⒀配儿茶、轻粉,治湿疹。 ⒁配诃子、苎麻叶,治金疮出血。
方选和验方: ①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伤寒论》)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去皮)14g甘草(炙)28g,牡蛎(熬)28g,龙骨28g上4味,以水1000ml,煮取400ml,去滓,温服160ml,日3服。 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芍药、生姜各52g,甘草28g,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52g。上7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分温3服。 ③枕中丹(《千金要方》)治心悸,健忘,失眠:龟板、龙骨、远志、菖蒲各等份为末,每服6g;或蜜丸,每服9g,黄酒送服。 ④龙骨汤(《千金要方》)治小儿壮热,渴欲引饮,下痢:龙骨、甘草、大黄、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天花粉各60g。为粗末,每服4g,酒、水煎,去滓服。 ⑤龙骨汤(《圣济总录》)治风惊恐,恍惚多忘,神气怯弱:龙骨75g,远志、茯苓、防风、当归、人参、炙甘草各60g,桂枝45g。为粗末,每服10g,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服,日3次。 ⑥龙骨散《太平圣惠方》治虚劳失精,心多惊悸:龙骨、熟地黄、赤石脂、茯神、黄芪、炒桑螵蛸各30g,炒韭子、远志各1g,麦门冬45g。为粗末,每服10g,加大枣3枚,水煎去滓,食前温服。 ⑦龙骨散(《证治准绳》)治半产下血不止:龙骨、当归、地黄各60g,炒艾叶30g,阿胶、地榆、芍药、干姜各45g,蒲黄37g,炙牛角鳃75g。为细末,每服6g,米饮调下。 ⑧龙骨散(《疡医大全》)治小儿脱肛:龙骨7.5g,煨诃子、没食子各2个,赤石脂、 壳(醋炒)各6g。为细末,食前米饮调下。 ⑨龙骨散(《景岳全书》)治血崩不止:煅龙骨、当归、炒香附各30g,棕毛灰15g。上为细末。每服12g,空腹,米饮调下。 ⑩龙黄散(《婴童百问》)治小儿聤耳,浓汁外出:枯矾、煅龙骨,炒铅丹各15g,麝香3g。为细末,每用0.4g,先以棉签蘸净耳中脓水,再将药粉吹入耳内,日2次。 ⑾龙蚝理痰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思虑生痰,因痰生热而致的神志不宁:清半夏12g,生龙骨、生牡蛎各18g,生赭石、炒黑芝麻、炒柏子仁、白芍药各10g,朴硝、陈皮、茯苓各6g。水煎服。 ⑿神仙止血散(《普济方》)治金疮出血:龙骨30g(五色紧者),诃子30g,白石脂15g,苎麻叶15g(系五月采来阴干者)。上为细末。水调服之。 ⒀龙骨丸(《魏氏家藏方》)治白浊:糯米饭(晒干)120g,赤石脂(炒令焦黄)、龙骨(煅、别研)白茯苓(去皮)各60g。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丸,焙干。每服50丸,空腹盐汤送下,食前服。 ⒁龙骨儿茶散(《医宗金鉴》)治湿疹黄水淋漓:龙骨、儿茶、轻粉、冰片各等份为细末。敷患处。 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肾关不固,遗精滑泄:炒沙苑蒺藜、芡实(蒸)、莲须、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1昼夜,煅粉)各30g。为细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送下。 ⒃参附龙牡救逆汤(《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治阳虚厥脱:人参、熟附子各10g,龙骨、牡蛎各30g,白芍10g,炙甘草6g。水煎服。 ⒄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淋巴结结核(适应于干酪化者,或结核破溃者):煅龙骨、煅石膏、滑石各等量。共研末。将已炼好的猪油溶化,投入药末,搅拌成糊状,贮存备用。先将病灶清除干净,再用上药膏制成的油纱布条填塞创面。每日换药1次。开始时浓汁增多,一般3~4天后创面干净。连续应用1~2周。” ⒅中医杂志 1957;(4):“治烫火伤: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份。共研极细末,冷茶水调稀糊状。敷患处,敷后用纱布盖好(面部不盖亦可),每隔1日换药1次。” ⒆《千金要方》:“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份。上3味,治下筛。食后服6g,日2。” ⒇《圣惠方》:“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30g,麻黄根30g。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g。” (21)《梅师集验方》:“治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份。为末。每盐汤服6g。” (22)《梅师集验方》:“治失精,暂睡即泄:白龙骨1.2g,韭子15g。上件为散子。空腹,酒调6g服。”
单方应用:①《梅师集验方》:“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龙骨研细。吹入鼻耳中。凡衄者并吹。” ②《千金要方》:“治妇人无故尿血:龙骨150g。治下筛。酒服6g,空腹服,日3。” ③《全幼心镜》:“治泄泻不止:白龙骨、白石脂等份。为末,水丸梧子大。紫苏、木瓜汤下,量大人小儿用。” ④《肘后方》:“治久痢休息不止者:龙骨120g。打碎,水1000ml,煮取300ml。分5服,冷饮。仍以米饮和丸。每服10丸。” ⑤《本草汇言》:“治两耳湿烂,久不收敛:龙骨、赤石脂(俱火煅)、海螵蛸(水煮过)各10g。共研细末。先用绵纸条拭干脓水,后吹末药。” ⑥《医宗三法》:“治阴*汗痒:龙骨、牡蛎粉扑之。” ⑦《圣惠方》:“治小儿脐疮久不瘥:龙骨煅,细研为末,敷之。”
医药家论述①缪希雍《本草经疏》:“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凡泄痢肠澼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症,皆血热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涩之剂,恐积滞瘀血在内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 ②刘若金《本草述》:“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衄、溺血、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带下,为脱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梦泄精,为中风危笃,种种所患,如斯类者,咸得借此以为关捩子,而治之应证之剂。” ③张璐《本经逢原》:“涩可以去脱,龙骨入肝敛魂,收敛浮越之。其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取涩以固上下气血也。其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癥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小儿热气惊痫,亦肝经之病,为牛黄以协济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其性收阳中之阴,专走足厥阴经,兼入手足少阴,治多梦纷纭,多寐泄精,衄血吐血,胎漏肠风,益肾能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有客邪,则兼表药用之。又主带脉为病,故崩带不止,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涩药中加用之。止阴疟,收湿气,治休息痢,久痢脱肛,生肌敛疮皆用之。但收敛太过,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精愈不能收摄矣。” ④陈念祖《本草经读》:“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以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涩以止脱,何其浅也。” 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尤善解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本经》谓其主泻痢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癥瘕坚结也。”“徐(大椿)氏议论极精微,所谓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外感未尽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致脉象柔和,其病自愈。”“愚用龙骨约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将漏产,至极危时,恒用煅者,取其涩力稍胜,以收一时之功也。”
参考文章龙骨山(Longgu Shan)的由来我国地理红龙骨的繁殖方式观赏园艺红龙骨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巴西龙骨的园林用途观赏园艺龙骨柱的栽培要点观赏园艺龙骨花的生态习性观赏园艺肉鸡龙骨的囊肿病鸡龙骨柱扦插繁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观赏园艺龙骨柱的园林用途观赏园艺怎样做轻钢龙骨吊顶?做轻钢龙骨吊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居家/装修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习梦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龙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习梦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