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花益母草


药材名称:大花益母草

名称出处:《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概况

异名:白花益母草(《杭州药用植物志》),錾菜(药学学报)。

基源: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大花益母草的全草。

原植物:大花益母草Leonurus cranthus Maxim.(Leonurus japoni cus Miq.)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纤细须根。茎直立,高60~120cm,四棱形,被贴生短而硬的倒向糙伏毛。叶形变化大,最下部茎生叶心状圆形,长7~12cm,宽6~9cm,3裂,裂片上常有深缺刻;茎中部叶通常卵圆形;花序上的苞叶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边缘具不等大的锯齿、深裂或近全缘。轮伞花序腋生,具8~12花,多数远离而成穗状;小苞片刺芒状,被糙梗毛;花萼萼齿具长刺状尖头,长达1cm;花冠淡红色或红紫色,长2.5~2.8cm,冠筒长达花冠之半,内面近基部1/3处具近水平向的鳞状毛环,近下唇片处具鳞状毛;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花柱丝状,顶端2浅裂;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黑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400m以下草坡上及灌丛中。分布于辽宁、吉林、河北北部。原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由花和叶中分得新结构类型二萜化合物:夏至草醇(Marrubiastrol)、醛基夏至草内酯(Aldehyo rrubialactone)与去甲基夏至草酮(Demethyl rrubiaketone)。

参考文献

Chem Ber 1978;111(6):2130。

药性

性味:苦,寒。

功效: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严悦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花益母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严悦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22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