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饴糖


药材名称:饴糖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异名:饧(《方言》),糖(《补缺肘后方》),胶饴(陶弘景),饧糖(孟诜),软糖(《蜀本草》),糖锑(《正字通》)。

基源: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稻,大麦属植物大麦,小麦属植物小麦,狗尾草属植物粟和玉蜀黍属植物玉蜀黍的果实(颖果)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

原植物:稻Oryza sativa L.。大麦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玉蜀黍Zea ys L.

历史:本品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历代本草记述不少,如在《蜀本草》记载:“《图经本草》云,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饧。粳米、粟米、 、白术、黄精、枳椇子等,并堪作之,惟以糯米作者入药。”又如《纲目》记有:按刘熙《释名》云,糖之清者曰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饧,强硬如锡也;如饧而浊者曰铺;《方言》谓之。《楚辞》云,粔籹蜜饵用是也。”“饴饧用麦蘖或谷芽用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上述记载的植物,除 ,白术,黄精,枳椇子不用外,现今多用禾科中粮食作物类植物。

余项参见上述有关条。

药性

性味:甘,温。 ①《别录》:“甘,微温。” ②《本草蒙筌》:“甘、苦。” ③《纲目》:“甘,大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太阴经气分。”

功效:缓中,补虚,生津,润燥。

主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①《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②《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 ③孟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④《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⑤《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⑥《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治喉鲠鱼骨,疗误吞线环。” ⑦《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⑧《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30~60g;熬膏或入丸剂。

使用注意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①《本草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②《纲目》:“秘结、牙、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百部、杏仁,治肺虚咳嗽音嘶不扬等症。 ②配蜂蜜、百部,治肺虚咳嗽、干咳无痰者。 ③配蜀椒、干姜,治中气虚乏,腹中挛急疼痛,寒重者。 ④配桂枝、白芍,治中气虚乏,腹中挛急疼痛之症。 ⑤配干姜、细辛,治肺寒久咳。 ⑥配黄芪、桂枝、大枣,治中气虚弱、体倦乏力等症。 ⑦配生姜、百部、杏仁,治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等症。 ⑧配桂枝、白芍、黄芪、当归,治腹中挛急疼痛,亦有止汗,补血之功。 ⑨配桂枝、白芍、黄芪、党参,治劳倦伤脾,中气虚乏,里急腹痛,气虚甚者。

方选和验方: ①小建中汤(《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42g(去皮),甘草42g(炙),大枣12枚,芍药18g,生姜42g,胶饴30g。上6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200ml,日3服。 ②大建中汤(《金匮要略》)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蜀椒20g(炒,去汗),干姜57g,人参28g。上3味,以水800ml,煮取400ml,去滓,纳胶饴30g,微火煎取300ml,分温再服。 ③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治阴阳气血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身重或不仁,脉大而虚、等症:桂枝、炙甘草、生姜各42g,芍药84g,大枣12枚,饴糖(烊化)30g,黄芪20g。水煎,分3次服。 ④《补缺肘后方》:“治卒得咳嗽:饴糖84g,干姜84g(末之),豉28g。先以水200ml,煮豉3沸,去滓,纳饴糖,消,纳干姜,分为3服。”

食疗:①密膏汤(《千金方》)治肺气虚寒,风寒所伤语声嘶塞,咳唾上气,喘嗽及寒郁热邪,音哑:蜜250g,饴糖250g,生姜汁125ml,生百部汁125ml,枣肉(捣泥)75g,杏仁(捣泥)75g,橘皮末60g。先将杏仁和水1kg,煮减半去渣,入蜜、姜汁、饴糖等味,文火再熬,取1kg。每次用温酒调服20g,细细咽之,1日3次。 ②《千金方》:“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 ③《本草汇言》:“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250ml,饴糖15g。蒸化,乘热缓缓呷之。” ④《本草汇言》:“治坠胎不安:饴糖15g,以砂仁泡汤化服。” ⑤《古今录验方》:“治误吞银环及钗者:饴糖500g,一顿渐食尽,多食之。” ⑥《简便单方》:“治误吞稻芒:白饧顿食。” ⑦《我国药膳学》:“治咽喉肿痛,咳嗽:红皮萝卜1个,切片,拌饴糖,放置过夜,溶成糖水饮服。” ⑧《我国药膳学》:“治身体虚弱,小儿营养不良:饴糖30g,兑开水服。” ⑨姜豉饴糖(《我国药膳学》)治外感肺炎,支气管炎咳喘,多白粘沫痰,发热,胸闷:干姜30g,淡豆豉15g,饴糖250g,植物油少许。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标,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②(日)吉益东洞等《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③邹澍《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夫《别录》补虚乏于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参考文章红薯饴糖可作越冬蜜蜂饲料蜂玉米饴糖加工技术粮食作物玉米饴糖的加工技术粮食作物饴糖的药用功效是如何发现的?中医中药玉米秸秆加工饴糖技术粮食作物黑玉米芯饴糖加工技术粮食作物李时珍认为饴糖有何功用?中医中药为什么半夏与饴糖相克?饮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德水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饴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德水;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17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