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马蹄草


药材名称:马蹄草

名称出处:《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概况

基源:为毛茛科驴蹄草属植物薄叶驴蹄草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薄叶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var.membranacea Turcz.

形态:多年生草本,全部无毛,有多数肉质须根。茎高(10-)20~48cm,粗(1.5~)3.6mm,实心,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分枝。茎生叶3~7,有长柄;叶较薄,近膜质,茎生叶多圆肾形,有时三角状肾形,边缘均有牙齿,有时上部边缘的齿浅而钝;茎上叶通常向上逐渐变小,具较短的叶柄或近无柄、茎或分枝顶部由2朵花组成简单的单歧聚伞花序;花梗较长,长达14cm;萼片5,黄颜色,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1~1.8(-2.5)cm,宽0.6~1.2(-1.5)cm,顶端圆形;雄蕊长4.5~7(-9)mm,花丝狭线形;心皮(5)7-12,与雄蕊近等长。蓇葖长约1cm,宽约3mm,喙长约1mm;种子狭卵球形,长1.5~2mm,黑色,有光泽,有少数纵皱纹。花期5~7月,果期6~10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1300~4000m山谷溪边或草甸,有时也生长在草坡或林下较阴湿处。分布于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及西南。

化学性质

根含木兰碱[1],胡萝卜甙、常青藤甙元、马蹄草甙元(Palustrolide)[2]、驴蹄草甙元(Caltholide)和表驴蹄草甙元(Epicatholide)[3]、及3种皂甙,即常青藤甙元-3-O-α-L-阿拉伯糖、齐墩果酸-3-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甙及常春藤皂甙元3-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甙[4]。

参考文献

[1] CA 1987;107:5794v 。[2] Phytochemistry 1984;23(9):082 。[3] Phytochemistry 1984;23(8):699 。[4] Planta Med 1987;53(1):8。

药性

主治:发痧,跌伤,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8g。外用:捣烂,拌酒糟,烘热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发痧:马蹄草12~15g,加枸杞、碎鱼草、大叶乌梢(豆科胡枝子)、仙鹤草各9~12g。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跌伤、扭伤:鲜马蹄草根、蛇葡萄根。捣烂,拌酒糟,烘热敷伤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雪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马蹄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雪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15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