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qing cailiao
[外文]:hydrogen storage terials
在一定的温度和氢气压力下,能多次吸收、贮存和释放氢的材料,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功能材料。贮氢材料由易与氢起作用的金属、合金,主要由金属间化合物(见中间相)制成。有些金属间化合物贮氢材料(俗称氢海绵)的贮氢量比液态氢还大,几种贮氢物的贮氢能力(每立方厘米中的氢原子数×1022)为:
贮氢材料因在吸氢和放氢过程中有热效应,所以也可贮热,通过能量转换也可贮存其他能量,因而又称贮能材料(energy storage terials)或能量转换材料(energyconversion terials)。贮氢材料主要制作贮氢器,回收废氢,分离和净化氢气。贮氢材料(如金属钒、钛镍合金)在核工业中可用于分离和贮存同位素氘、氚。贮氢材料用来制作空调机、热压缩机、热泵等设备以及用来回收热能和利用太阳能等都在研究中。
贮氢材料在首次吸氢前必须进行活化以清除材料表面的杂质。通常采用抽真空或加热(100~300℃)。抽真空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氢气压力下,贮氢材料即可贮氢。元素氢一般贮存于金属间化合物的原子间隙位置中。例如钛铁金属间化合物贮氢材料是典型的体心立方氯化铯结构。氢主要贮存在其八面体间隙位置中(见图)。
具有实用价值的贮氢材料,除要求贮氢量大(一般为本身重量的1.3~1.7%)外,还要求吸氢和放氢性能好,使用性能稳定,抗毒性和重复性好,容易活化和再生,粉化率低,价格便宜等。已投入小批量生产的贮氢材料主要有镧镍金属间化合物,钛铁金属间化合物和镁镍(铜)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钯虽然有很强的吸氢性(吸收的氢气可达其本身体积的2800倍),但因价格昂贵,只用于制作透氢材料,以制取超纯氢,而未能用于贮氢。
镧镍类贮氢材料1970年范菲赫特(J.H.N.VanVuc-ht)和克伊佩尔斯 (F.A.Kuijpers)研究了镧镍金属间化合物(LaNi5)贮氢材料,其贮氢量为其本身重量的1.4%。它的优点为:室温下即可活化、吸氢和放氢,贮氢时要求的氢气压力低(1~5大气压),放氢时性能稳定,抗毒性好。这种材料已用于制作气相色谱分析仪和氢原子钟的氢源设备,以及各种要求安全和易于携带的氢源设备。用混合稀土 (R)代替镧可制成价格便宜的混合稀土镍(RNi5)贮氢材料。添加铝、铁等代替部分镍可改进材料的贮氢和放氢性能。
钛铁类贮氢材料1974年赖利(J.J.Reilly)发表了钛铁金属间化合物贮氢性能的研究成果,其贮氢量可达材料自重的1.75%。纯钛铁贮氢材料活化困难(要求氢气压力为30~50大气压,温度为300~400℃),贮氢性能易受原氢中杂气(O2、CO、H2O等)影响。在钛铁中加入锰等可以改善材料性能。这种钛铁贮氢材料可在室温下活化、吸氢和放氢。这类材料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制成的氢燃料贮存器已在汽车等方面试用。
镁镍(铜)类贮氢材料是最早研究的贮氢材料。1966年美国人赖利、威斯沃尔 (R.H.Wiswall)首先报道了MgCu和MgNi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可逆贮氢材料的研究结果,后又研究了Mg2Ni材料。Mg2Ni贮氢量较大,可达6%。虽然它的吸氢要求压力为15~20大气压,较钛铁材料低,但放氢要求温度高(250~300℃),在一般情况下难于应用,发展不快。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贮氢材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