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黄水藨叶


药材名称:黄水藨叶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红娘藤、三月泡、山泡刺藤(陕西),黄水泡、小米泡(贵州)。

基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光滑高梁泡的叶。

原植物:光滑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Ser.var.glaber Hemsl.[R.lambertianus Ser.var.hakonensis(Franch.et Sav.)Rehd.]

形态:半落叶藤状灌木,高达3m;枝有微弯小皮刺。单叶宽卵形,长5~10cm,宽4~8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小枝和叶片两面均光滑无毛或仅在叶片上面沿叶脉稍具柔毛,边缘明显3~5裂或呈波状,有细锯齿;托叶离生,线状深裂。圆锥状花序顶生,生于枝上部叶腋内的花序常近总状,有时仅数朵花簇生于叶腋;花序和花萼无毛或近无毛;苞片与托叶相似;花直径约8mm;萼片卵状披针形,全缘;花瓣倒卵形,白色,无毛,稍短于萼片;雄蕊多数,稍短于花瓣,花丝宽扁;雌蕊约15~20。果实近球形,直径约6~8mm,由多数小核果组成,黄颜色或橙黄颜色。核较小,长约2mm,有明显皱纹。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2500m山坡、多石砾山沟或林缘。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

药性

性味:①《中药大辞典》:“性凉,味苦、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苦,平。”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

主治:黄水疮。《全国中草药汇编》:“叶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贵州民间药物》:“治黄水疮:黄水藨叶,晒干研末,撒于疮上,未破者调麻油或菜油外涂;或用叶捣烂,兑米醋搽。”②《贵州民间药物》:“治小儿口角周围腐烂流黄水:黄水藨叶捣敷之,干则另换鲜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致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水藨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致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07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