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刺榆


药材名称:刺榆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柘榆、梗榆(《广雅》),刺榔(《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基源:为榆科刺榆属植物刺榆的根皮、树皮和叶。

原植物:刺榆Hemiptelea davidii(Hance)Planch.,又名钉枝榆(《我国树木分类学》)。刺榆属植物仅刺榆一种,药用。

历史:刺榆,《诗经》称为“枢”,《尔雅》称为“荎”。最早的药用记载见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谓:“刺榆,皮入用,不滑。”

形态: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或灌木状。树皮暗灰色,小枝红褐色,通常有硬的枝刺,刺长2~5cm。单叶互生,叶椭圆形,长1.5~6.5cm,宽1~2cm。羽状脉,侧脉8~15对。先端钝,基部浅心形,边缘具粗锯齿;叶柄长1.5~5mm,花叶同时开放。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1~4朵生于小枝的苞腋和下部的叶腋;花被4~5裂,宿存;雄蕊4(5),雌蕊歪生。小坚果斜卵形,扁平,上半边有偏斜的翅,长5~7mm,翅顶端渐缩成喙状,喙常分叉。花期5月,果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68页.图936)

生境与分布:多散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朝鲜也有。

药性

功效:清热,活血,利水。

主治:痈肿,水肿。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痈肿:刺榆根皮或树皮和醋捣烂敷患处。”

食疗:《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水肿:刺榆嫩叶作羹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刺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04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