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土良姜
名称出处:《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
概况异名:野姜、良姜(《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姜科姜花属植物草果药的根状茎。
原植物:草果药Hedychium spicatum Ham.ex Smith,又名疏穗姜花(《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本种始载于《滇南本草》,后《植物名实图考》以豆蔻之名收录:云:“夏从叶中抽葶卷箨,绿苞渐舒,长萼分绽,尖杪淡黄,近跗红赭,坼作三瓣白花,两瓣细长,翻飞欲舞,一瓣圆肥,中裂为两,黄丝三茎,萦绕相纠,红蕊一缕,朱开为钳,一花之中,备红、黄、白、赭四色。”并有附图一幅,可定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约1m;根状茎块状,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40cm,宽3~10cm,顶端渐尖,基部急尖,无毛或仅叶背中脉略被长柔毛;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叶舌长1.5~2.5cm,膜质,全缘。穗状花序多花,长达20cm;苞片长圆形,长2.5~3cm,内生单花;花芳香,白色,萼长2.5~3.5cm,具3齿,顶端一侧开裂;花冠淡黄颜色,管长达8cm,裂片线形,长约2.5cm;侧生退化雄蕊匙形,白色,较花冠裂片稍长;唇瓣倒卵形,裂为2瓣,瓣片急尖,具瓣柄,白色或变黄,花丝淡红色,较唇瓣为短。蒴果扁球形,直径1.5~2.5cm,熟时开裂为3瓣。种子每室约6颗。花期6~7月,果期10~11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33页.图版1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山地密林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尼泊尔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全株含挥发油。根茎挥发油中含p-甲氧基桂皮酸酯。
参考文献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49。
药性性味:辛、苦,温。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胃寒痛,呕吐,消化不良,寒疝气痛,膝关节痛。 ①《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治气痛,胃痛,腹痛。” ②《云南中草药》:“温胃,散寒,燥湿。治胃寒痛,消化不良,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5g;或研粉服。外用: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治膝关节痛:土良姜(鲜)捣烂,敷患处。”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膝关节痛:土良姜根3~9g;土良姜果实1.5g,研粉吞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馥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土良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馥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