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臭山牛蒡
名称出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概况异名:山牛蒡(《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菊科山牛蒡属植物山牛蒡的全草。
原植物:山牛蒡Synurus deltoides(Ait.)Nakai[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ngens(Franch.et Savat.)Kitam.]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单生,被蛛丝状毛,上部稍分枝。基部叶花期枯萎,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卵状长圆形,顶端尖,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基部微心形,背面密生灰白色柔毛;上部叶有短柄、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4cm,下垂;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带紫色,被株丝状毛、线状披针形,外层短;花冠筒状、深紫色,长2.5cm。瘦果狭长形,无毛;冠毛淡褐色,不等长,长12~17mm。花果期6~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48页.图671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2200m的山坡林下、林缘或草甸。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内蒙古、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及四川。原苏联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蒙古、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药性主治:花:治瘰疬。种子:长白山民间作“牛蒡子”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茂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臭山牛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茂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