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岩豇豆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异名:岩泽兰(《贵州草药》)。
基源: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蒙自吊石苣苔的全草。吊石苣苔属全世界约20种;我国约13种,其中药用植物7种。
原植物:蒙自吊石苣苔Lysionotus serratusD.Don(Lysionotus ternifolia Wall.;Didymocarpus esquirolii Lévl.)
形态:小灌木。茎长约40cm,分枝无毛。叶3枚轮生或对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8~4cm,宽1~2.4cm,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少数牙齿,无毛,侧脉每侧3~4条,极不明显;叶柄粗,长1~4mm,无毛或上面有疏柔毛。花序有1~2花;花序梗长1.5~2.5cm,无毛;苞片卵形或线形,长1~4mm,无毛或有短睫毛;花梗长5~12mm,无毛。花萼长约2.2mm,无毛,5深裂接近基部;裂片三角形,宽约1mm。花冠白色,长约2.8cm,无毛;筒长约2.1cm,口部直径约7mm;上唇长约3mm,2裂,下唇长7mm.3裂近中部,裂片卵形。雄蕊无毛,花丝和侧生退化雄蕊着生於距花冠基部约12mm处,线形,长约10mm,在中部之上稍膝状弯曲,花药直径约1.6mm,药隔背面突起长约1mm;退化雄蕊3,无毛,中央退化雄蕊小,长约0.6mm,侧生的丝形,长约5mm。花盘杯状,高约3mm,有三角形齿。雌蕊长约2cm,无毛。蒴果线形,长约6cm,宽2mm,无毛。花期8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4卷.1分册.图版151.图8-9)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林中树上或石上,海拔1200~1500m;分布于云南东南部(金平,屏边至蒙自一带)。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
药性性味:辛、甘,平。 《贵州草药》:“辛、微甘,平。”
功效:祛风止咳,健脾消积。
主治:感冒,慢性气管炎,劳伤吐血,小儿疳积。 《贵州草药》:“祛风,止咳,生肌,止血,补虚,软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草药》:“治九子疡(瘰疬):岩豇豆30g,天南星15g。研末,用甜酒糟炒后敷患处。” ②卫生简讯(广西百色地区):“治钩端螺旋体病初起:岩泽兰干品60g,金钱草15g。加水约600ml,煎至300ml,早晚分服。”
单方应用:①《贵州草药》:“治感冒风寒发热,咳嗽,或咳喘:岩豇豆30g,煎水服。” ②《贵州草药》:“治产后腹痛:岩豇豆30g,用酒炖服。” ③《贵州草药》:“治劳伤咳喘或吐血:岩豇豆30g,泡酒服。” ④《贵州草药》:“治枪伤:岩豇豆研末,敷伤口。或煮水洗枪伤。”
食疗:①《贵州草药》:“治肾虚咳喘:岩豇豆30g,炖肉食。” ②《贵州草药》:“治小儿疳积:岩豇豆、小夜关门各9g,鸭 叶3g,瓷瓦灰0.9g。调水蒸猪肝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厉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岩豇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厉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