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总状绿绒蒿


药材名称:总状绿绒蒿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红毛洋参、刺参、条参、鸡脚参(云南丽江),雪参(云南中甸)。

基源:为 科绿绒蒿属植物总状绿绒蒿的全草及根。

原植物: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var racemosa(MaXim.)Prain(M racemosa Maxim.),又名才完(青海藏语)。

形态:一年生草本,植株高约40cm,全体被坚硬而平展的黄褐色或淡黄颜色刺毛,有时刺毛基部呈紫色。主根粗壮发达,长达20cm,上部粗0.5~1.5cm,向下渐狭。茎粗壮,不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长3~8cm;叶片披针形至条形,长5~20cm,宽,7-40mm,全缘或波状,稀具不规则粗齿;上部茎生叶较小,近无柄。花生于茎上部1/3的叶腋内,最上部的无苞片,有时生于混生的花葶上;花瓣5~8,淡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倒卵状长圆形,长2~3cm;子房卵形。蒴果卵形,长0.5~2cm。(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1册.659页.图871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0~4600m的草坡、石坡或林下。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和北部、云南西部、 。

化学性质

含木兰碱(Magnoflorine)、黄连碱(Coptisine)、原 碱(Protopine)、 胺(Papaverrabine)、血根碱(Sanguinarine)、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丽春花定碱(Rhoeadine)、异丽春花定碱及Amurensine、Amurensinine等[1]。

参考文献

华西药学杂志 1987;2(3):173。

药性

性味:苦,寒。

功效:花:清热,止痛。根:补气益肾,定喘,止痢。

主治:花:骨热烦痛,头外伤疼痛,各种剧烈性疼痛,肺炎,传染性肝炎。根:头昏眩晕,食欲不振,浮肿,脱肛,久痢,哮喘,夜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花1~1.5g;根3~6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意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总状绿绒蒿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意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5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