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假桂乌口树


药材名称:假桂乌口树

名称出处:《广西植物名录》

概况

异名:茶山虫、土五味子(《广西本草选编》),树节(广东海康)。

基源:为茜草科乌口树属植物乌口树的全株。乌口树属全世界约370种;我国有17种1变型。

原植物:乌口树Tarenna attenuata(Voigt)Hutch.

历史:本品原载于《广西植物名录》,谓其叶治口疳、跌打。在《华南千种草药鉴别与功效》记载,谓其枝、叶治风湿关节炎、风湿腰骨痛、跌打。在《广西本草选编》,中记述其全株药用,能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症。以后又被收载在《全国中草药汇编》等医药书籍中。

形态:灌木或乔木,高1~8m。叶对生,纸质或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圆状倒卵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5~15cm,宽1.5~6cm,顶端渐尖或骤然短渐尖,基部楔形或短尖,全缘,有时略背卷,干时变黑褐色,两面无毛,或有时在下面脉腋内有短毛,侧脉纤细,5~10对;叶柄长0.5~1.5cm;托叶长5~8mm,基部合生成鞘,上部渐尖。伞房状的聚伞花序顶生,3歧分枝,总花梗较短;苞片和小苞片钻形,宽约1.5mm;花白色或淡黄颜色,具长2~5mm的花梗或几无花梗;萼管陀螺形,长约2mm,萼裂片三角形,长约0.5mm;花冠管长2~2.5mm,喉部有毛,花冠裂片5,长圆形,长约5mm,开放时外反;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喉部,伸出;花柱无毛或有毛,柱头伸出,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颗。浆果近球形,直径5~7mm,成熟时紫黑色,具宿萼。种子2颗。花期4~12月,果期5~翌年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31页.图587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1200m的旷野、丘陵、山地、沟边的林中或灌丛。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印度、越南、柬埔寨亦有分布。

药性

性味:《全国中草药汇编》:“酸、辛、微苦,微温。”

功效:祛风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蜂窝组织炎,脓肿,胃肠绞痛,口腔炎。”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酒浸,每次10~20ml,每日3次。外用:适量酒浸外擦或湿敷,或水煎含漱。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彬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假桂乌口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彬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4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