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行夜


药材名称:行夜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负盘(《别录》),屁盘、屁虫(陶弘景),夜行(《本草拾遗》),气蠜(《纲目》)。

基源:为步行虫科昆虫虎斑步钾的全虫。

原动物:虎斑步钾Pheropsophus Iessoensis Mor.

历史:行夜首载于《别录》。《本草拾遗》记载“屁盘虫有短翅,飞不远,好夜中出行,触之气出也。”《纲目》载“负盘有三,行夜、蜚蠊、螽皆同名而异类,故致混称也。行夜与蜚蠊形相类,但以有廉姜气味者为蜚蠊,触之气出者为屁盘作分别尔。”

形态:体长14~22mm,宽5~8mm,形似斑蝥。头部黄颜色,向前突出。触角棕色。头部中间有一块似三角形的黑斑。复眼黑色,卵形突起,头上散生白色短毛,上唇前端有数条长的棕色毛,基部有两条长的棕色毛。头似乌 状,触角12节,鞭状,披满白色或棕色长短不等的毛。前胸背板棕黄颜色,其前缘、后缘及中央黑色,黑色部分连成“I”字形;前胸背板前部宽,后部较窄。鞘翅黑色,小盾片棕黑色;两鞘翅的肩胛区各有一块黄斑,鞘翅中部也各有一块较大的黄颜色斑,其外侧达到翅缘,内侧接近,但不及翅缘,翅缘黄颜色。每个鞘翅各有7条几乎平行纵走的脊,脊间密布刻点,散生有长的棕色毛。鞘翅不盖过腹端,最末二腹节 。足黄颜色,胫节及跗节色较深,棕色。腿节上有较细的黄颜色毛,胫节密生棕色大毛,跗节丛生棕红色钉状粗毛。后足胫节末端有两个棕黑色的粗大的刺。前胸及后胸腹板黄颜色,中胸腹板黑色。腹部腹板黑色,有许多刻点,密生棕色毛,腹面可见7个腹节。幼虫细长,没有上唇,头的每侧有6个单眼;触角短,4节,上颚突出,下颚须4节;足短,6节;腹部有8对气门,其末端呈腹足状,帮助行动,胸部环节较长,腹部9节。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潮湿处、田间及石下等。夏秋夜晚在地面疾走,遇敌时放出黄颜色臭气自卫。捕食能力很强,尤喜食蝼蛄及其卵。分布于辽宁、吉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药性

性味:《纲目》:“辛,温。有小毒。”

功效:《我国药用动物志》:“活血化瘀,消积止痛。”

主治:血滞经闭腹痛,癥瘕,跌打损伤作痛。 《别录》:“疗腹痛,寒热,利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只。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参考文章晓行夜住造句素材晓行夜宿造句素材如何进行夜晚拍摄民俗运动摄影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琬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行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琬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4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