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黑点草


药材名称:黑点草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黄瓜菜(陕西秦岭、《中药大辞典》),立竹根(《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黄花油点草的干燥全草。油点草属全世界约10种,我国有约5种,其中2种入药。

原植物:黄花油点草Tricyrtis culata(D.Don)Macbrid.(T.pilosa Wall.;T.bakerii Koidz.;T.puberula Nakai et Kitag.)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m。茎上部疏生或密生短的柔毛。叶卵状椭圆形,长6~19cm,宽4~10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抱茎或圆形而近无柄,叶两面及边缘具短糙毛。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的叶腋,花序轴和花梗上生有淡褐色短糙毛,并间生有细腺毛;花梗长1.4~3cm;花被片卵状椭圆形,长1.5~2.5cm,通常黄绿色,有时为淡黄颜色至近黄颜色,向上斜展或近水平伸展,但绝不向下反折,内面的斑点由紫黑色点状小块状分布到紫褐色星散分布;外轮3枚较内轮为宽,基部向下延伸而呈囊状;雄蕊约等长于花被片,花药中上部向外弯垂,具紫色斑点;柱头3裂,每裂上端又2深裂,密生腺毛。蒴果直立,长约2~3cm。花果期7~9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4卷.321页.图版6.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100~2300m山坡林下及路旁。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尼泊尔、不丹和印度东北部也有。

药性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味涩,性平。”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平。”

主治:①《四川中药志》:“治周身发肿,发痧气痛,热入心包及风疹瘙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口渴,烦躁不安,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4g;或用酒磨汁。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水肿,小便不利:黑点草15g,臭草根15g,隔山橇15g,大血藤9g,土茯苓9g,商陆9g。水煎服。”

单方应用:《四川中药志》:“治风疹搔痒:黑点草捣烂取汁,调酒擦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黑点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2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