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吹云草


药材名称:吹云草

名称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概况

异名:一碗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细黄药、斩蛇剑、过路蛇(《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远志科齿果草属植物齿果草的全草。全世界约14种;我国有3种,其中有1~2种入药。

原植物:齿果草Salomonia cantoniensis Lour.,又名莎萝莽(《海南植物志》)。

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多分枝,高10~20cm。根纤细,芳香,茎细弱,光滑,有狭翅。叶柄长约2mm,叶片膜质,心形或心状卵形,长5~16mm,宽5~12mm,先端钝或具突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基出脉3~5。穗状花序顶生,长1~6cm,上部稠密下部较疏;花极小,淡红色,长2~3mm,无梗,小苞片早落;萼片5,钻形,基部连合,宿存;花瓣3,侧生花瓣较龙骨瓣短,基部与花丝鞘贴生,龙骨瓣舟状;雄蕊4,花丝合生成鞘,具蛛丝状毛,花药合生成块状;子房侧扁,肾形,边缘具长三角状齿。蒴果极小,绿色,肾形,两侧边缘具2列弯曲、三角状尖齿;种子2枚,黑色,光亮,无种阜。花期8月,果期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80页.图288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1450m的山坡草丛湿润处或路边草丛。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也有。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性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辛,温,麻辣。有小毒。”

功效:解毒,止痛,去翳。

主治:无名肿毒,牙痛,眼生白膜。 ①《南宁市药物志》:“有麻醉镇痛作用。” ②《广西植物名录》:“解毒,消肿,止痛。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③《新华本草纲要》:“解毒消肿,散瘀镇痛。用于肾炎,风湿关节痛,血崩,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煎汤含漱或熏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南宁市药物志》:“治牙痛:吹云草煎浓汁含漱。”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疮毒,蛇咬:吹云草捣烂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韵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吹云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韵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2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