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磁石


药材名称:磁石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玄石(《本经》),慈石(《本草经集注》),吸铁石(《乾坤生意秘韫》),吸针石(《纲目》),指南石(河北),灵磁石(习称)。

基源:磁石为氧化物类尖晶石族矿物。

原矿物:磁石正品一般指磁铁矿Magnetitum.

历史:磁石原名慈石,最早记载的文献是《本经》,列为中品。陈藏器释其名曰:“慈石取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陶弘景云:“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苏颂谓:“今磁州(现今河北磁县)、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一带)及南海(今广东南海县)傍山中皆有之,磁州者岁贡较佳,能吸铁虚连十数针,或一二斤刀器回转不落者,尤真。”寇宗奭谓:“慈石其色轻紫,石上颇涩,可吸连针铁,俗谓之熁铁石。其玄石,即磁石之黑色者。”又曰:“慈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以上历代本草所述磁石之产地,现今仍是产磁石的主产地,吸铁的性质、颜色以及磁诱导等,均与现今磁石一致。现代对磁石的质量要求,亦认为吸铁能力强者为佳。如果失去吸铁能力者,商品上称为“死磁石”或“呆磁石”,一般认为药效差,不宜药用。亦有地区如徐州误把赤铁矿(赭石)作为磁石 。主要因产磁石地区地上部分赤铁矿化,即变为赤铁矿了,采挖者分不清所致。

形态:磁铁矿属于等轴晶系。单晶体常呈八面体,有时为菱形十二面体。多为致密块状和粒状 体。铁黑色,有的带有暗蓝的锖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硬度5.5~6.5。性脆。密度5.175g/cm3。具强磁性。

产状:磁铁矿形成于内生热液作用和变质作用过程中。是岩浆成因铁矿床、接触交代铁矿床、气化-高温含稀土铁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以及一系列与火山作用有关铁矿床中铁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此外,也常见砂矿床中。

产地 产于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安徽、广东等地。

生药

采集: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具有吸铁能力者供药用。

鉴别

性状:磁石为粒块状 体,呈不规则块状,具棱角。铁黑色或灰黑色,表面不光滑。条痕黑色。金属光泽或半金属光泽。体重,质坚硬,难砸碎,断面不平坦。具强磁性至磁性,能吸数根铁针或铁片。新采集者,具土腥气,放置久者气弱,味淡。

理化:取磁石粉末约0.5g,加盐酸10ml,振摇,静置。取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①取上清液1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 ②取上清液1ml,加硫氰酸氨试液,即显血红色。 ③取上清液1ml,加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 ④取上清液1ml,加1%邻二氮菲的乙醇溶液数滴,即显深红色。 含量:磁石按《我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规定:含铁(Fe)不得少于50%。

加工炮制:常用磁石有磁石和煅磁石两种。 ①磁石:除去杂质,砸碎成粒状,可作煎剂用。入丸、散,须研成细粉过筛,或水飞后晒干用。 ②煅磁石:取已砸成粒状净磁石,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红透,取出,立即倒入醋盆内淬酥,取出,晾干,研成细粉备用。(每磁石i00kg,用醋30~40kg)。

贮藏:磁石受潮生锈(其中部分氧化亚铁被氧化),磁性减弱,乃至失去吸铁能力而变为死磁石或呆磁石(具吸铁能力强者称为活磁石或灵磁石),影响药效;而不能入药。故须放置干燥处,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者,可与活磁石贮存一起,可使其磁性逐渐恢复。

化学性质

磁石主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Fe2O4。其中FeO 31.03%,Fe2O3 68.97%。或含铁72.4%。此外,常含Ti、V、Cr等元素[1]。市售品尚含有Mn++、Ca++Sio2[2]。还含Cd、Co、Cr、Cu、Mn、Ni、Ph、Zn等微量元素[3]。

参考文献

[1] 南京大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78:347。[2] 中药志.第4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292。[3] 药物分析杂志 1983;3(4):241。

药理

磁石具强壮补血和镇静中枢神经作用。可用于缺铁性贫血及神经衰弱失眠等症。

参考文献

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59。

药性

性味:咸,寒。 ①《本经》:“辛,寒。” ②《别录》:“咸。” ③《药性论》:“咸,有小毒。” ④《本草拾遗》:“性温,云寒误也。” ⑤《日华子本草》:“甘、涩,平。” ⑥《中药大辞典》:“辛、咸,平。”

归经:归肝、心、肾经。 ①《纲目》:“入肾。”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兼入足厥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④《中药大辞典》:“入肾、肝、肺经。”

功效:平肝潜阳,聪耳明目,镇惊安神,纳气平喘。

主治:治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惊悸失眠,肾虚气喘。 ①《本经》:“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 ②《别录》:“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 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眼昏,除烦躁。小儿误吞针铁等,即研细末,以筋肉莫令断,与末同吞,下之。” ⑤《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 ⑥《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 ⑦《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先下,或入丸散。一般不作外用,欲用时,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多用伤气,不可久服。 ①《雷公药对》:“柴胡为之使,杀铁毒,消金,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 ②独孤滔:“伏丹参,养汞,去铜晕。”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朱砂,治各种心神不安之证。 ②配紫石英,治肾气不足,肝阳上逆之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 ③配石菖蒲,治阴虚阳亢,头晕头痛。 ④配熟地、五味子,治肾虚不能纳气所引起的气喘。 ⑤配神曲、光明砂,治肾脏风虚、眼生黑花。 ⑥配石决明、龙齿,治失眠、惊悸。 ⑦配黄丹、金银藤,治诸般肿毒。 ⑧配当归、白芍,治血虚头晕。

方选和验方: ①磁石丸(《纲目》)治 不收,痛不可忍:磁石(酒浸、煅、研末),米糊和丸,梧子大,每卧时滑石汤下40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6g。 ②磁朱丸(《纲目》)治肾藏风虚,眼生黑花:磁石60g,神曲120g,光明砂30g。上3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饮服30丸,日3,不禁。 ③磁石丸(《圣惠方》)补暖水脏,强益气力,明耳目,利腰脚:磁石300g(大火烧令赤,投于醋中淬之7度,细研,水飞过,以好酒200ml,煎如饧),肉苁蓉60g(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木香60g,补骨脂60g(微炒),槟榔60g,肉豆蔻60g(去壳),蛇床子60g。捣罗为末,与磁石煎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20丸。 ④磁石酒(《圣济总录》)治耳聋耳鸣,常如风水声:磁石(捣碎,绵裹)15g,木通、菖蒲(米泔浸1~2日,切,焙)各250g。上3味,以绢囊盛,用酒2000ml浸,寒7日,暑3日,每饮15ml,日再。 ⑤大补肾丸(《千金翼方》)治肾气虚,腰背疼重:磁石、石斛、茯苓、陈皮、麦门冬、芍药、桂心、牛膝、棘刺各90g,地骨皮90g,人参、当归、五味子、良姜、杜仲各150g,紫菀、干姜各120g,远志45g,干地黄180g,炙甘草60g,水煎服。 ⑥补肾汤(《千金翼方》)治肾气不足,心闷悬少气,消渴、痔,一身赤痒,骨疼拘急,咽干耳聋,目前如星火:磁石、生姜、五味子、防风、玄参、牡丹皮、桂心、炙甘草各60g,附子30g,大豆24枚,水煎服。 ⑦加味肾热汤(《医醇剩义》)治肾火,口燥咽干,面红耳赤,耳流脓血,不闻人声:磁石、牡蛎、生地黄各12g,白术、白芍、人参各3g,玄参15g,甘草1.5g。猪肾2枚煎汤代水,煎服。 ⑧磁石酒(《备急千金要方》)治丈夫虚劳冷,骨中疼痛,阳气不足阴下疥热:磁石、石斛、泽泻、防风各150g,杜仲、桂心各120g,桑寄生、天雄、黄芪、天门冬各90g,石南60g,狗脊240g,上12味鳀咀,酒800ml浸之,服30ml,渐加至50ml,日再服。 ⑨《我国中医秘方大全》:“治寻疣:磁石30g,石决明18g,紫草根24g,夏枯草12g,鸡血藤24g,全当归9g,赤芍6g,僵蚕9g,防风6g,蜂房12g,炙鳖甲9g,水煎服,7~21剂为1疗程。” ⑩《青岛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高血压症的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白内障、癫痫等症:煅磁石60g,朱砂30g,神曲120g,共为细粉,以其中30g神曲打糊为10丸,每服6g,日服2次,白水送下。” ⑾《中草药外治验方选》:“治产后 脱出不收:灵磁石1块,细腻的磨刀石泥1小碗。制法:将细腻的磨刀石泥倒入锅内,用清水半面盆,煮沸10分钟。待温用。用法:先将温热的磨刀石泥水贮入消毒过的面盆内,次将脱出之 全部浸入磨刀石泥水中。旋将灵磁石塞入产妇口中含之,待脱出之 全部收入腹内后,即将产妇口中之磁石去掉。” ⑿新中医 1977;(5):“治吞咽金属异物(别针、缝衣针、铁钉等):生磁石6~15g,曾炭(即曾木烧后的木炭,若无,可用一般木炭)3~6g,蜜糖15~30g。上药共研为细末,以蜜糖调和服食,一般1天1次,直至金属异物排出。” ⒀广西中医药 1978;(12):“治扁平疣:磁石30g,赭石24g,生牡蛎30g,煅牡蛎30g,赤芍9g,紫草12g,桑叶9g,忍冬藤3g。每日1剂,早服头煎,晚服次煎(女性患者在服药期间,如遇月经来潮应停药,待经净后再服)。” ⒁陕西中医 1983;(4):“治瘰疬:磁石、黑芝麻各等份,先将磁石砸碎,黑芝麻用小火炒熟砸碎,均研细末,分别装瓶备用。用2药混合,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厚度约0.3cm,上面覆盖1层油纸,再盖布块,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3次,现用现配。” ⒂磁石五草汤(江苏中医 1986;(20))治高血压病:磁石30~60g,豨莶草、车前草、小蓟草、夏枯草、益母草各20~30g,玄参10g,水煎服。 ⒃磁石地黄汤(山东中医杂志 1994;(12))治老年耳鸣:磁石40g(先煎),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水煎2次,各服药汁500ml混合后分早晚饭前各服500ml,日1剂,随证加减。

单方应用:①《千金方》:“治阳不起:磁石2500g(研)。清酒6000ml,渍2~7日,1服30ml,日夜1次。” ②《圣济总录》:“治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 ③《千金方》:“治金疮、止痛、断血:磁石末敷之。” ④《圣惠方》:“治大肠虚冷脱肛:磁石60g(捣碎,淘去赤汁),干蜗牛子100枚(微炒,捣罗为末)。上药,以水300ml,煎磁石15g,至150ml,去滓,调蜗牛末3g服之,日3服。” ⑤《乾坤生意秘韫》:“治诸般肿毒:吸铁石9g,金银藤120g,黄丹240g,香油500g。如常熬膏贴之。” ⑥《刘涓子鬼遗方》:“治金疮肠出,欲入之:磁石、滑石各90g。为末,以白米饮调2g服,日再服。” ⑦《古今录验方》:“治疔肿:磁石捣为粉,碱、醋和封之,拔根出。” ⑧《我国民间小单方》:“治恶疮:磁石3g,将磁石研细末,调醋敷于患处。” ⑨《我国民间小单方》:“治误吞细针铁针:磁石1小块,将磁石用细线绳绑紧,然后吞入喉中,片刻,取出磁石即可。”

食疗:①磁石肾羹(《圣惠方》)治久患耳聋,养肾脏,强骨气:磁石500g(捣研,水淘去赤汁,绵裹),猪肾1对(去脂膜,细切)。以水1000ml,煮磁石取400ml,去磁石,投肾,调和以葱、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 ②三石浸酒方(《太平圣惠方》)治肾虚:磁石250g,白石英(细研)300g,阳起石180g,上药并捣碎,以水淘清后,用生绢袋盛,以酒2000ml,浸经5日,少量缓服。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磁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方见孙真人《千金》神曲丸。”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磁石,《本经》味辛气寒无毒,《别录》、甄权咸有小毒,大明甘涩平,藏器咸温,今详其用,应是辛咸微温之药,而甘寒非也。其主周痺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者,……辛能散风寒,温能通关节,故主之也。咸为水化,能润下软坚,辛能散毒,微温能通行除热,故主大热烦满,及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者,足少阳、少阴虚火上攻所致,咸以入肾,其性镇坠而下吸,则火归元而痛自止也。磁石能入肾,养肾脏。肾主骨,故能强骨。肾藏精,故能益精。肾开窍于耳,故能疗耳聋。肾主施泄,久秘固而精气盈益,故能令人有子。小儿惊痫,心气怯,痰热盛也,咸能润下,重可去怯,是以主之。”“诸药石皆有毒,且不宜久服,独磁石性禀冲和,无猛悍之气,更有补肾益精之功,大都渍酒,优于丸、散,石性体重故尔。” ③《药性大辞典》:“磁石入肾镇养真精,使肾水不外移,摄纳肾气之要药。……磁石乃坚顽之物,无融化之气,惟在用者能得病情而中的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依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磁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依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90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