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黑心虎耳草


药材名称:黑心虎耳草

名称出处:《甘肃中草药手册》

概况

基源:为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黑蕊虎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黑蕊虎耳草Saxifraga melanocentra Franch.,又名针色达奥(青海藏语)。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9~22cm。根状茎短而斜升,具纤维状须根;茎紫红色,通常不分枝,具白色腺毛。叶基生;叶柄长1.5~2.5cm,基部鞘状;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2.8cm,宽0.7~1.7cm,顶端钝,基部钝圆或宽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两面无毛;脉不明显。圆锥花序伞房状,分枝,每枝有花1~3朵,密被弯曲的短柔毛;下部苞片披针形或狭卵形,长达1.2cm,上部苞片小,狭披针形;萼片5,三角形,长约3mm;花瓣5,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卵形或狭卵形,长3.5~5mm,有短爪;雄蕊10,花药黑色,花丝钻形;子房黑紫色,上部2裂。蒴果长圆形,长达1.1cm,上部背向分叉;种子椭圆形,棕褐色。花果期7~8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26页.图198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0~4600m的高山草地或草甸边缘。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 。

药性

性味:寒,甘、苦。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主治:湿热黄疸,赤白带下,跌打损伤,咳嗽吐血,痈肿疮毒,眼病。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甘肃中草药手册》:“治黄疸:黑心虎耳草、茵陈各等份,研末,1次3g,1日2次,口服。” ②《甘肃中草药手册》:“治湿热疮毒:黑心虎耳草、龙胆草各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茂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黑心虎耳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茂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86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